中國是日擺脫經濟困境的出路  

    日本公司無法獲勝:它們既因為拖拖拉拉的重組而飽受公眾嘲諷,又因為赴海外設立成本低廉的工廠、“掏空”了日本經濟而遭受抨擊。

    近年來,在有關掏空日本經濟的擔憂方面,矛頭集中到了中國身上。中國這個亞洲巨人已經取代了日本成為亞洲經濟的中心。批評人士聲稱,日本企業將工廠遷至中國導致日本工人失業,給日本經濟造成重創。

    那麼,中國到底是造成日本問題的原因,還是解決問題的部分出路呢?公眾對此意見不一,但日本企業界人士對中國的評價卻是:中國沒有罪過。

    Fast Retailing Co.的總裁Tadashi Yanai説,問題很簡單,你不能停留在舊的商業模式上,卻同時希望能保持興旺發達。

    Yanai應該清楚這一點。在他的“Uniqlo”零售店中,90%的服裝外包給中國加工,通過精簡生産、廢除中間商,其商店的毛利要高於競爭對手。

    Yanai説,這麼做是不得已而為之。“日本不該介入低附加值産業,這樣的産業日本無法維持,”他説。

    冷凍食品領域中的領先製造商Katokichi Co.的執行總裁Yoshikazu Kato同意他的看法:如果要認真思考日本經濟的長期優勢,中國現在絕對是問題的答案。

    他説,將低成本生産轉移到中國的過程,可以幫助日本將自身轉型為一個以服務業為導向、生産高附加值産品的經濟體。

    Kato補充説,“作為一個製造商,你希望為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産品。但日本高額的勞動力成本卻迫使日本公司不得不在維持本國就業和削價以應對競爭壓力之間做出選擇。”

    Kato選擇了保持競爭優勢:現在,該公司30%的生産能力在中國,Katokichi公司在中國雇用了1.2萬名當地員工,他們的工資只有日本員工的1/25。該公司在印尼還雇用1,000名工人,在泰國有500名員工。

    該公司聲稱,在這個過程中,其日本本土的員工人數僅從1994年頂峰時期的1,500人減少至如今的1,000人,這主要得益於如下措施:如將日本的一家加工蝦的工廠改造成一個處理速凍麵條和米飯的工廠,在忙碌的日本人當中,這兩種新産品很受歡迎。

    Kato説,這種靈活的重組方式是日本企業唯一可行的發展途徑。

    不僅對小公司來説如此,這種情況同樣適用於大型的日本巨無霸企業。消費電子産品巨頭松下電器産業公司(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的一位管理人士Toshio Sugiura説,作為一個全球性競爭者,松下電器希望開創一個低庫存、低成本的製造體系,而將業務持續遷至中國則是這一體系的組成部分。

    松下電器在中國開展業務已有20多年,但是近來,中國已經趨向於發展成為松下電器在全球的戰略中心,越來越多的業務聯繫、採購和研發工作都已經在中國進行。

    Sugiura説,我們意識到,我們應該摒棄舊的做法,不要什麼事都在日本決定。

    Sugiura説,一旦松下電器在中國建立起製造測試體系,並最大可能地削減了成本,該公司就將採用這個具有競爭優勢的成本結構,以合理價格生産高附加值産品。

    這方面的成功將提高松下電器的市場佔有率,並使該公司在産品開發方面保持前沿優勢。

    他説,如果你無法在中國取得成功,那麼,你在世界任何地方都無法成功。

    分析師們警告説,日本不應該陷入將其國內問題歸咎於中國的陷阱。

    東京經濟産業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的高級研究員關志雄(C.H. Kwan)表示,相對於中國而言,日本的競爭力與日本是否能夠改善其今後的生活品質沒有關係。他説,日本的競爭力最終取決於日本在促進生産力方面能否取得成功。

    他的分析顯示,在日本出口到美國的産品當中,僅有16%的産品與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産品存在直接的競爭。關志雄表示,中國和日本的經濟關係是互補的,這是一種雙贏的關係。

    據日本財務省(Finance Ministry)的數據,與當前盛行的觀點相反的狀況是,日本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已從最近於1995年達到的75.9億美元的高點下降至2001年的53.5億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的分析師Kathy Matsui説:“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這樣的:日本實際在海外的直接投資依然很少。”她説,目前,日本公司的産出中僅有15%是在海外生産的,這大約是美國和德國競爭對手這一水準的一半。

    儘管日本公司看來在增加它們在中國的立足點方面沒有什麼顧慮,但關志雄及其他人士擔心,日本政府會以保護國內就業和利潤的名義,採取措施來保護技術含量和增加值低的行業,如毛巾製造或韭蔥種植等日本沒有競爭優勢的行業。

    在這一點上,來自政府的各種資訊並不一致。日本官方承認和中國進行貿易的好處,今年4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就表示,他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並不是一個威脅。但與此同時,小泉純一郎政府在去年對來自於中國的進口産品(如毛巾、韭蔥、鮮香菇和用來製作榻榻米的燈心草等)採取了嚴厲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對日本一些官員來説,顯然在日本公司受到驅動去利用中國豐富的資源之際,必須要為外國公司提供更多的空間來到日本進行競爭。

    日本經濟産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的一位官員表示,政府必須調整政策,以説服更多像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 INTC)這樣具有全球性眼光的公司加大發展它們在日本的業務。

    他説:“我們可以向外國公司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到日本發展業務,並看看它們還是日本公司可以向我們的人民提供更好的薪資。”

    經濟産業省的這位官員表示,日本人在日本公司以外尋求工作機會時應該變得更加靈活。他説:“我們再也不能只是在國內公司範圍內解決我們的就業問題。”

    華爾街日報2002年08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