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理論創新系列之二十三) 
呂書正

    中國是一個區域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建國前,我國近現代經濟偏于東南一隅。從建國初期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為了平衡經濟佈局,國家總體上採取了以內地為投資和建設重點,以縮小沿海與內地差距,實現全國均衡發展為基本目標的發展戰略。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開始全面設計改革開放的各項政策。鄧小平在認真反思區域經濟發展的歷史,客觀分析中國區域經濟狀況和重新審度國際形勢的基礎上,于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三個先”(允許一部分地區、企業和個人先富起來)的大政策。根據鄧小平提出的這一新政策思路,黨和國家對區域發展戰略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開始加快實施以發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重點,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的非均衡發展戰略(經濟學屆也有人稱之為梯度推進戰略、東部沿海重點優先戰略、以提高效益為中心的戰略等)。

    80年代非均衡發展戰略的實施,加快了東部地區的發展,帶動了中西部地區的開發,使我國宏觀區域經濟邁上了新臺階。但是,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的實施,也加劇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矛盾。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鄧小平于1988年9月12日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他説:“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大局。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地區也要服從這個大局”。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明確提出,實施第二個大局是到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準的時候,這是南方談話對“兩個大局”思想的新發展。在具體措施上,鄧小平還提出了“先富起來的地區交點利稅”、技術轉讓等等方式。

    鄧小平“兩個大局”的思想,對90年代黨中央進一步調整區域發展戰略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1992年10月,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報告提出:“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全國經濟佈局合理化”的指導方針。根據黨的十四大精神,1993年3月7日,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調整“八五”計劃若干指標的建議》,對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進行了新的調整,進一步明確了十四大提出的充分發揮各地優勢,促進地區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這樣,在“八五”期間,國家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的步伐,相繼開放了一批沿邊城市、長江沿岸城市和內陸省會城市,設立了三峽經濟開放區,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1993年2月,國務院還作出了《關於加快發展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的決定》,制訂了一系列支援中西部鄉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1993年3月12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關於西北地區經濟規劃問題的報告》,提出了支援西北地區發展的若干政策優惠。12月,組建國家開發銀行,加強對中西部地區項目建設的支援力度。

    儘管國家對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予以重視,但是,由於東部沿海地區基礎較好,中西部與東部地區的差距繼續呈現擴大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了指導今後十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九條基本方針,其中第八條是堅持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江澤民在五中全會閉幕時的講話的第二部分即《正確處理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中專列“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關係”,就此方針作了進一步闡述。他指出:“解決地區發展差距,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今後改革和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從“九五”計劃開始,要更加重視支援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逐步加大解決地區差距繼續擴大趨勢的力度,積極朝著縮小差距的方向努力。” 黨的十五大堅持了促進地區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的戰略思路。它一方面強調“從多方面努力,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

    世紀之交的歷史時刻,中央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的基礎進一步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這個具有全局意義的重大問題。1999年6月17日,江澤民視察西部時明確指出:現在我們正處在世紀之交,應該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明確提出,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特別是抓緊研究西部地區大開發。加快開發西部地區,對於推進全國的改革和建設,對於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一個全局性的發展戰略,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會意義。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從現在起,這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999年11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西部大開發列為今後幾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並提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思路和戰略重點。2000年3月,朱鎔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作了進一步論述。他指出:“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戰略,是黨中央貫徹鄧小平關於我國現代化建設“兩個大局”戰略思想,面向新世紀所作出的重大決策。這對於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對於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對於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表明,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黨中央面向新世紀,總攬全局,正式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

    2000年3月,朱鎔基總理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重大作了詳細闡述論述。

    “十五”期間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時期。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對西部大開發戰略作了專題闡述。《建議》強調:“西部大開發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既要有緊迫感,又要有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統籌規劃、科學論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力爭用五到十年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有突破性進展,西部大開發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建議》進一步論述了西部開發的基本思路:1.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一批交通、水利、通信電網及城市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實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2.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改善西部地區生産條件和生態環境。3.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加強農業,發展特色産業,推進優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深度加工,加快培育旅遊業,努力形成經濟優勢。3.發展科技教育,要做好人才培養、使用和引進的工作,實行幹部交流,推廣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4. 依託亞歐大陸橋、長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幹線,發近中心城市作用,以線串點,以點帶面,有重點地推進開發。5.國家實行重點支援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增加建設資金的投入。加大對西部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6.加快西部地區改革和對外開放步伐,發揮多種所有制經濟活力。

    2000年12月27日,《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出臺,標誌著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2001年3月,九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第二篇第八章“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從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中部地區發展、提高東部地區的發展水準、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劃。

    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只要我們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高度重視,抓緊落實,通力合作,把這項工作抓實、抓好,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定會使廣大西部地區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安定團結、山川秀美的新面貌。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博士)

    中國網 2002年10月18日

    


制定科教興國戰略(理論創新系列之二十二)  
新的“三步走”戰略部署(理論創新系列之二十一) 
發展要有新思路(理論創新系列之二十) 
按生産要素分配登堂入室(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九) 
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理論創新系列之十八) 
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七) 
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理論創新系列之十六) 
確立基本的經濟制度(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五) 
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理論創新系列之十四) 
處理好事關全局的重大關係(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三)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二) 
制定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一) 
揭示四項基本原則的實質(理論創新系列之十)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理論創新系列之九)  
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理論創新系列之八) 
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論創新系列之七) 
“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理論創新系列之六) 
大力倡導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理論創新系列之五) 
“創新”範疇的擴大運用(理論創新系列之四) 
牢記全黨莊嚴的歷史責任(理論創新系列之三)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全黨(理論創新系列之二) 
鮮明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理論創新系列之一) 
十六大專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