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基本的經濟制度(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五)   
呂書正

    在社會主義社會所有制結構問題上,鄧小平根據我國生産力的實際情況,總結了追求“一大二公”的經驗教訓,提出以公有制為主體,發展多種所有制的思想,揭示了像中國這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上的特徵。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這一思路,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所有制結構調整方面繼續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總結,在所有制改革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取得了認識上的新突破。

    1992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上的講話中提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經營機制的轉換過程,實際上也就是進一步探索和選擇公有制經濟實現形式的過程,這些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和正確有效的,這就需要在實踐中繼續大膽試驗,取得成功經驗後,就加以實行和推廣。國家直接經營形式(一部分重大的關係國計民生的必須由國家壟斷的企業)、承包經營形式、股份經營形式、租賃經營形式等等,都可以區別不同國有企業的情況,在不同的範圍內有選擇地加以實行,並不斷總結經驗,使它們逐步完善起來。”這個講話實際上是為黨的十四大作準備,但由於當時理論上還不十分成熟,十四大沒有提出探索公有制經濟實現形式的問題。不過江澤民在十四大報告中,在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瞭所有制結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係,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种經濟成分還可以自願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江澤民還指出:股份制有利於促進政企分開、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和積聚社會資金,要積極試點,總結經驗,抓緊制定和落實有關法規,使之有秩序地健康發展。國有小企業,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給集體或個人經營。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同時,“隨著産權的流動和重組,財産混合所有的經濟單位越來越多,將會形成新的財産所有結構。”這實際上也就提出了如何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問題。《決定》對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也作了新的表述,指出:“就全國來説,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應佔主體地位,有的地方、有的産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家和集體所有的資産在社會總資産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等方面。”

    1995年9月,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中,江澤民提出,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四個方面:一是在社會總資産中要保持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資産佔優勢,二是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部門和關鍵領域佔支配地位,三是國有經濟對整個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四是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同時指出,公有制經濟在整個經濟中應佔主體地位是就全國來説的,有的地方、有的産業可以有所差別。

    1997年,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繼續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他第一次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定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結論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新發展,是老祖宗沒有講過的新話,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豐碩成果。我們知道,1987年黨的十三大的提法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其他經濟成份為補充;十四大以後,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現在提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把“方針”提為“一項基本經濟制度”,不僅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更具有長期穩定性,而且使之更帶有根本性。

    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還明確透徹地闡述了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為主體、公有制經濟的含義,用新的理論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所有制關係的學説,為調整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於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報告特別指出,它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在股份制企業、實行股份合作制的企業,其中的國有成份、集體成份,都是公有制經濟的組成部分。在國有或集體所有的成份佔主導地位情況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還是公有資産支配其他資産、利用社會資金的形式,這樣的企業也屬於公有制企業。這就澄清了把股份制看成私有制、把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看作是私有化的錯誤觀點,對我們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有重要意義。

    關於公有制為主體的含義,十五大報告沿用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科學概括,指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産在社會總資産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産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産佔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此基礎上,報告對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作了原則規定和部署。明確了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不是隨意的,而是要從發展生産力的需要出發,以“三個有利於”的標準來衡量。

    更為重要的是,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生産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是一回事,所有制的實現形式則是另外一回事。現代經濟生活現實告訴我們,一種所有制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例如資本主義私有制,可以有業主獨資的、合夥經營的、股份制的、國有制的等等。另一方面,不同的所有制可以採取相同的實現形式。正如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所説,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不能籠統地説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關於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都可以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論述,是鄧小平關於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産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可以為社會主義所用,應該和必須吸收借鑒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思想的發揮和發展。這些論述,為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而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加快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改制和改組步伐,採取改組、聯合、兼併、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種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的步伐,奠定了理論基礎,破除了在這些問題上混淆所有制性質和所有制實現形式的思想障礙。

    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對集體所有制經濟,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進一步強調支援、鼓勵和幫助城鄉多種形式集體經濟的發展,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他指出,無論是國有、集體企業,還是非公有制經濟成份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都處於平等地位。國家一視同仁地保護它們的財産權利和合法權益,對它們依法進行監督管理,使它們在市場經濟運作中處於競爭的平等地位。這對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1999年9月召開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在十五大的基礎上,對所有制改革問題的認識又有了新的發展。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的途徑:(一)國有經濟的作用既要通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現,更要大力發展股份制,探索通過國有控股和參股企業來實現。(二)國有經濟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三)國有經濟應保持必要的數量,更要有分佈的優化和質的提高;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國有經濟在不同産業和地區的比重可以有所差別,其佈局要相應調整。《決定》還明確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國家控股的新命題,從而把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的改革要求,更加具體化。

    2002年5月31日,江澤民在中央黨校的講話總結説: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實踐的總結,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要根據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對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含義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一制度。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 博士)

    中國網 2002年7月30日

    


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理論創新系列之十四) 
處理好事關全局的重大關係(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三)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二) 
制定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一) 
揭示四項基本原則的實質(理論創新系列之十)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理論創新系列之九) 
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理論創新系列之八) 
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論創新系列之七) 
“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理論創新系列之六) 
大力倡導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理論創新系列之五) 
“創新”範疇的擴大運用(理論創新系列之四) 
牢記全黨莊嚴的歷史責任(理論創新系列之三)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全黨(理論創新系列之二) 
鮮明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理論創新系列之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