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理論創新系列之十二)   
呂書正

    “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是總攬全局的首要的基本關係,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集中體現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因此,江澤民對改革、發展、穩定相互關係的論述,是對黨的基本路線的堅持和發展。

    1992年在十四大報告中,江澤民在談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一問題時強調,必須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他説:“基本路線不變,社會政治穩定,有了這兩條,我們就能夠不斷地勝利前進。”

    1995年,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閉幕時的講話中把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作為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的總綱提了出來。他指出:“實現今後十五年的奮鬥目標和戰略任務,必須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實踐表明,三者關係處理得當,就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和社會的順利發展;處理不當,就會吃苦頭,付出代價。”

    在這篇講話中,江澤民還分析説:“改革、發展、穩定三者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保持穩定局面;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從根本上擺脫經濟落後狀況,躋身於世界現代化國家之林,都離不開發展。”“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的決定性作用不僅在於解決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推進社會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還要為下世紀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穩定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發展和改革必須要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這是我們付出了代價才取得的共識。當前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時期,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各方面利益關係變動較大,各種矛盾可能會比較突出,保持穩定更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沒有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一切無從談起,多麼好的規劃、方案都將難以實現。”

    他強調:“我們要善於統觀全局,精心謀劃,從整體上把握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內在關係,做到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要把加快改革和發展的緊迫感同科學求實的精神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考慮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和可能出現的困難,做到在政治和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在改革和發展的推進中實現政治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1997年在十五大報告和1998年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20週年大會的講話中,江澤民重申:“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

    然而,實現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國民生産總值從300美元到4000美元是一個社會劇烈震蕩時期,在這個時期,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矛盾集中爆發,整個經濟社會結構將完成徹底的轉換。從經濟上看,這個過程就是全面工業化和市場化的歷史階段。2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正處於這樣一個轉型過程中。

    世界銀行的專家也分析指出:“中國正處於兩個歷史性轉變的轉型過程之中:即從鄉村型農業社會,向城市型的工業社會的轉型;從指令性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這兩種轉型的合力,産生了強大的旋渦和逆流,它們是可能破壞穩定的潛在因素,而且總是難以預測。”從第一個轉型來看,“在富裕的工業國家中,這一轉型花了幾個世紀的時間。而在中國,這一進程被縮短到一代人或兩代人的時間”。其風險是相當大的。這一發展階段是産業結構變動劇烈的時期,結構調整加快的一個必然後果是企業淘汰、破産增加;這一發展階段是城市化過程擴展的時期,城鄉格局迅速變化會引發城市化過程中的種种經濟和社會問題。就農村問題來看,能否有效轉移龐大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關係農村發展的全局和城市的穩定。這一發展階段也是社會結構快速轉換階段,收入差距、地區差距持續擴大、腐敗現象進一步滋生蔓延、社會治安的不同程度地惡化和政府管理能力的下降,等等,都蘊含著不穩定的社會因素,構成了對我國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現實威脅。從第二個轉型看,市場化改革既是完成前一個轉型的動力,也是完成前一個轉型的基礎,同時,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也會引發利益格局的根本改變,從而誘發各種各樣的矛盾。如果結構轉型和制度變革順利推進,將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但如果處理不當,又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所以,在特定的時期,改革、發展、穩定這三者之間會經常出現相互矛盾的現象,有時候是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矛盾。這是我們始終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比如,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調整産業結構,就不可避免地會造成部分職工下崗,這一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社會穩定;如果一味維持現狀,不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就會影響國民經濟長期的發展。像這種長遠與眼前的矛盾正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怎麼辦呢?

    2000年10月,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著眼于新的實踐,從“三個代表”的政治高度指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這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11月,江澤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和‘三個代表’要求的最終體現,是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推進改革就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支援,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就會更加鞏固。”就提出了把“三個代表”落實到經濟工作中去的新的發展思路。牢牢把握這一“結合點”,才能把改革的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穩定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和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結合起來,從而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所以,這一新的論斷,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思想的新發展,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 博士)

    中國網 2002年7月1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