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低利率時代結束了嗎?

■在目前的利益格局下,國內銀行與一些企業不願調整利率是必然的。因為,一旦調整,整個金融市場的資金價格就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必然會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而這種利益格局的變化對它們可能會不利。

■如果一方面是投資回報率很高,另一方面資金利率又很低,那麼這種市場肯定是管制或被操縱的市場。而管制或操縱下的金融市場,其資金是沒有價格可言的,也不可能讓資源流向效率高的地方。中國經濟為什麼沒有效率?中國的金融市場為什麼一直無法走出困境?問題就在於資金沒有市場價格,沒有真實的市場利率。現在國內流行的利率不調整主張,往往就忽略了這個核心的問題,把結果當作原因來解釋。

■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在市場條件下,其價格是自然形成的。但是,當這種價格是人為的管制下形成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社會財富的重分配了。

從2001年1月起,美國連續12次降低利息,至此美國利息降到40年以來最低水準。同時,日本、歐洲、英國等世界各國利率也降到歷史最低,可以説,早幾年,隨著美國不斷降低利息,全球許多國家進入了一個所謂"低利息時代"。但是,隨著近幾個月英、澳等升息之後,美國最終也步入升息之路,因此,有人認為"低利率時代"即將結束。

現在我們要問的是,真的是低利率時代即將結束嗎?低利率時代的結束對中國的經濟有什麼影響?或美國加息後,中國是否會步其後塵?等等。這些問題是這兩天最熱門的財經話題。

其實,利率是否變化是近幾個月國內討論最多,也是人們最關注的事情。看看國內的財經媒體,每天都有大量篇幅的報道,每天都有對利率的議論。何也?儘管有人説,我國的企業與銀行對利率不敏感,利率變化對它們的信貸行為沒有多少作用。儘管國內央行一直在強調數量性變化的貨幣政策對中國起的作用不大等。但這些僅是預設中國的金融市場是在非市場條件下運作,但是如果真的在市場下運作會這樣嗎?有人不是説,國內企業對利率不敏感嗎?但是,如果對這種企業貸款利率成倍地增長,並強制性要求它們到期還貸時,那麼這些企業對利率還會不敏感嗎?

還有,國內的一些企業與銀行真的是對利率不敏感嗎?非也。看看它們對利率的關注程度,看看國內媒體對利率的關注程度,就會知道它們對利率並非不敏感,而是希望以非市場的方式來爭取獲得資金最低成本罷了。很簡單,對中國的企業與銀行來説,如果通過政府政策能夠輕易獲利,何樂而不為呢?看看中國的存貸款利差如此之高,這是世界絕無僅有的事情。如果不是政府對利率的管制,能夠有這樣的事情嗎?國內銀行在服務收費上就説與國際慣例看齊,為什麼利差不與國際慣例看齊呢?還有,對那些能夠從國有銀行貸到款的企業來説,銀行的利率與所謂"黑市"利率相差多倍,資金成本相差這樣遠,它們豈不願從銀行獲得資金?

因此,在目前的利益格局下,國內銀行與一些企業不願調整利率是必然的。因為,一旦調整,整個金融市場的資金價格就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必然會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而這種利益格局的變化對它們可能會不利。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那些有實力財團對國內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對媒體影響越來越大。它們總是會通過種種方式來影響政府政策出臺,來為自己的利益戴上冠冕堂皇的東西。其實,就中國的金融市場情況來説,國內利率的調整是早就應該變化的事情,而不是聞他人之風而動。

一般來説,在一個健全的市場中,利率是資金的價格,而這種價格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市場的投資回報率。當整個經濟生活中的投資回報率低時,資金利率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一方面是投資回報率很高,另一方面資金利率又很低,那麼這種市場肯定是管制或被操縱的市場。而管制或操縱下的金融市場,其資金是沒有價格可言,也不可能讓資源流向效率高的地方。中國經濟為什麼沒有效率?中國的金融市場為什麼一直無法走出困境?問題就在於資金沒有市場價格,沒有真實的市場利率。現在國內流行的利率不調整主張,往往就忽略了這個核心的問題,把結果當作原因來解釋。比如説,有人認為國內企業對利率不敏感,國內加息對信貸收縮沒有多少作用,因此,目前國內利率不需要調整。

同時,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在市場條件下,其價格是自然形成的。但是,當這種價格是人為管制下形成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社會財富的重分配了。目前,政府過度壓低利率,這就使得資金使用者的成本大幅降低,而資金提供者的利息收入大幅減少,從而使利息收入自資金提供者手中移轉至資金需求者手中。一般而言,國內資金的提供者多為社會儲蓄大眾,而資金使用者為國有企業。低利率政策使利息收入由一般儲蓄大眾轉移至國有企業,而且加上政府採取高利差政策(其利大部分也轉給國有銀行),這樣一塊大利就流入到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那裏。

央行採取低利率的政策,其目的在於如何加快國有銀行改革,增加國有銀行的利潤。因為國有銀行仍然主導著國內的信貸市場,而信貸市場70%以上的信貸仍然為國有企業所佔有。因此,低成本的貸款基本上是進入國有企業,而其他企業分享是不會太多的。而且從目前國內銀行的信貸情況來看,並非由於銀行的資金成本過高,並非由於企業貸款的成本過高而不願到銀行貸款,而是銀行認為貸款給中小企業風險過高,銀行不願承擔而不敢貸款給它們。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不是不缺少資金,而是無法從國有銀行獲得資金。也就是説,在政府利率管制下,低利率政策讓很大一塊利進入了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

如果以1993年10.98%利率為基準,那麼從1996年以來,降息利得大約估算有3萬億元以上。也就是説,通過低利率政策把民眾手中可以獲得的3萬億元以上的利得大部分轉移到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無論是從國有企業近年來的扭虧為盈來看,還是從國有銀行利潤大增的情況來看,都説明瞭這點。這樣不僅使得大量的資源浪費,而且讓這些國有部分不思進取,總是希望政府出臺政策而輕易地獲得利益。如果這樣,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如何有動力進行改革。

隨著美國利率的調整,也是調整國內銀行利率與結束國內"低利率時代"的好時機。國內金融改革為什麼仍然是步履艱難,問題就在於沒有一種有效的資金定價機制,利率的市場化程度低。可以説,如果中國繼續保持低利率或讓實質利率為負數,將使經濟的持續擴張被扭曲。如果中國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到2005年底前將利率調升300至400個基點,中國的利率就會到達正常水準,就會減少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因此,中國該是結束"低利率時代"的時候了。 (易憲容)

上海證券報 2004年7月2日


易憲容:“市場經濟國家”重要性何在?
易憲容:調整利息弊大於利嗎?
易憲容:遏制政策出臺後的中國經濟
易憲容:國有銀行改制是合約改寫過程
易憲容:人民銀行加息或不加息
易憲容:遏制投資過熱要有新思路
易憲容:差別準備金率制度將影響深遠
易憲容:保薦人制度如何真正市場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