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摩根士丹利添惠全球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傅強

    前不久,在最新一份摩根士丹利經濟研究報告中,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從中國的出口情況、外商投資、內需等幾個方面分析了中國經濟的驕人表現。

    史蒂芬羅奇認為,4年來,中國第二次成功克服全球經濟衰退的衝擊,逆流而上。在1998年由危機引發的全球不景氣中,中國力拒亞太區貨幣貶值的壓力,並能保持7.5%至8%的經濟增長率。今年,面對全球罕見地同步陷入經濟衰退,中國再度展示出堅韌的抗跌力,無論在亞洲或全球經濟而言,其優越之經濟表現均見驕人。

    反觀世界其他地區,經濟弱勢日益明顯,與中國經濟最近的表現呈鮮明對比。他指出,這當然不是表示中國完全不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在極易受貿易影響的國家,例如中國,往往最先受衝擊的出口增長已於今年大幅下滑。中國的出口總值于2000年急增28%後,截止到2001年7月增幅回落至8%。但是,與區內其他國家出口暴跌的情況比較,中國經濟的增長數字的確十分出色。今年首七個月內,南韓、台灣、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出口均是雙位數跌幅。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出口由2000年的大幅增長急轉直下,反映全球對資訊科技産品的需求逆轉。輸美的資訊科技産品,對整個亞洲地區舉足輕重,佔其出口貨運總值50%至80%。相對來説,中國受美國資訊科技産品需求週期的影響較輕,這類産品僅佔中國出口總值約30%。

    他認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逃避全球經濟衰退及其對全球貿易帶來的壓力,中國也不例外。中國在6月的出口數字按年下跌0.6%,是兩年來首次出現倒退,尤其令人憂慮。因此,中國7月份的出口數字反彈,令人釋懷。這不但是因為中國的出口産品組合(需求較穩定的消費性非耐用品所佔的比重較高)能抵禦資訊科技帶動下全球商業週期回落所産生的衝擊,更是由於多個結構性因素看來能紓緩中國貿易的下跌風險。這方面的主要因素是中國承包生産的日本消費産品不斷增加,而且正逐漸成為全球跨國企業一個強大的生産基地。

    在史蒂芬羅奇看來,中國令人刮目相看的結構性轉型並無放緩跡象。各方面的改革繼續進行,特別是國有企業重組、開放資本市場、重視股東價值的文化逐漸盛行、社會保障及退休福利改革及建立法治精神的工作取得進展等。中國加入世貿在即,為經濟改革增添一股動力,特別是當跨國企業繼續在這個龐大的市場搶灘,外來直接投資將大量涌入。在7月份,已動用外來直接投資額飆升29%,看來可以在今年創下500億美元的紀錄。此外,簽訂合約數目在2001年首七個月上升46%,反映了中國外來直接投資的增長潛力。外來直接投資急升,正是促進中國經濟良性迴圈的主要關鍵。外來投資是轉移科技及管理知識的一個主要渠道,並可繼續彌補出口需求下跌的影響。

    在他的分析中指出,中國內部需求不斷上升的情況亦是如此。零售額在2001年首七個月上升10.2%,升幅雖然溫和,但顯然高於2000年的9.7%增長率。城市的增長率更為顯著,年初至今的零售額已上升11.6%,而2000年的增長率則是10.6%。消費需求改善,在某程度上反映中國長期的通縮終於結束。年初至7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是+1.5%(按年計),較2000年的0.4%為高,而1998及1999兩年甚至出現通縮。由於通縮結束,中國的消費者已不願再等待物價下降,而國企工人在4月份獲得加薪,亦刺激最近數個月的消費。

    史蒂芬羅奇認為,中國預見全球出現經濟衰退,這點值得讚賞。亞洲其他國家沒有這种先見之明,一直過分依賴美國主導的資訊科技週期。在今年年初,中國對海外市場的需求仍抱著極高期望,其出口增長指針仍然偏向樂觀(全年出口增長指針接近15%)。這指針增長率大約是2000年增長率(28%)的一半,當時環球經濟尚未出現轉壞跡象。史蒂芬羅奇回憶説:“我還清楚記得,今年3月底,我在北京與一班中國高級領導人會面時,力言全球經濟有出現衰退的跡象。朱鎔基總理細心聆聽我們的討論,然後對我説:‘我希望您的憂慮不會成真,但我們不能只靠希望。’我一直唸唸不忘這句話,其後中國領導人終於以行動作出響應。中國明白無法依賴出口市場的動力來達到其整體經濟增長指針,故於今年春季初將其出口增長指針減半。”

    在史蒂芬羅奇看來,正如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一樣,中國採取財政上的刺激措施,以防經濟受到愈來愈惡劣的環球氣候衝擊。國家領導人迅速增加基建開支,導致固定資産投資激增,于7月份按年增長20%,較2000年的10%增幅高出一倍。他事後回想,中國領導人在宏觀經濟層面作出了一個英明決定,適時採取適當的行動,調整國家的增長策略,由依賴外部需求轉為靠內部需求帶動。這個策略轉變的成果顯而易見,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高達8%,較中國官方的7%增長指針高出整整1個百分點,並較摩根士丹利添惠預測的7.5%高出0.5個百分點。

    最後他強調,上述説法並非表示中國已完全擺脫困境。如果這次全球經濟衰退蔓延及深化,中國經濟肯定會受到一定打擊,尤其是如果美國消費疲軟,勢必衝擊中國仍然高度依賴的軟消費品出口。美國消費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然而,如果受裁員加劇及/或工資大幅下調觸發,支援美國消費的基本因素突然惡化,那中國的經濟增長便會失去另一重要支柱。不過,中國已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並且刺激內部的需求,故已比其他依賴貿易的國家更有條件抵禦這種衝擊。

    他認為,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當中包括結構性及週期性因素。中國由改革推動的結構性轉型,其速度之快與範圍之廣,為我前所未見。中國加入世貿及籌備2008年奧運,只會加速這個進程。然而,中國別無選擇,只有認真應付週期性的經濟難題。中國必須將整體經濟增長率維持在大約7%,才能創造足夠的新職位,以吸納因國企重組而下崗的工人。近期全球經濟週期波動,令中國更難以保持社會穩定的方式來處理其結構性改革。然而,中國領導人在應付這項嚴峻挑戰方面,一向表現出色,因為他們有目標、有財力,能夠堅持到底。

    鋻於日本再次陷入衰退而亞洲其餘地區的經濟亦十分疲弱,中國經濟的卓越表現看來更難能可貴。在4年內,中國第二次扭轉了對其經濟發展動力的懷疑態度。中國的成就,是其他亞洲國家望塵莫及的。“我看淡全球經濟,但惟有中國一枝獨秀。在全球經濟體系中,中國是我仍然看好的唯一大國。無論全球經濟衰退與否,中國的利好因素都不會改變。”史蒂芬羅奇説。

    

     《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9月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