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經濟的第三支推動力量

    在對外出口和外商投資拉動中國經濟,取得驕人成績之後,中國國內的家庭消費市場即將扮演同樣的角色,帶動中國經濟邁向新的臺階。

    根據美國摩根斯坦利公司的經濟學家們預測,在未來的十年內,中國沿海地區49000萬人口的家庭需求市場將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對家用産品的消費將急劇增長,而廣泛的城市化也將使這一勢頭變得更加猛進。預測表明,到2010年中國沿海地區將至少有10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0萬。同時,為了保持貨幣體系收支的穩定,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價也將在2005至2010年間上漲25%。這就使得該地區的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可能會在今後的10年內增長270%,達到6000美元。這麼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同時達到中産階級的生活水準,在世界上是絕無先例的。

    在此之前的10年裏,對外出口和國際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推動力。在1990年至2000年間,對外出口占中國國民生産總值的24.9%,而外商投資在其中的份額更是從80年的25.7%上漲到90年的39.7%。通過這些數字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也可見一斑。

    中國從1980年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但是因為經濟基礎薄弱,在那時,對外出口還遠遠稱不上是本國經濟的支柱。在經過多年飛速的增長之後,到1990年,對外出口額增長了242%,但仍只佔國民生産總值的16.1%。在其後的10年裏,中國對外出口繼續增長,雖然增幅沒有第一個10年快,但是到2000年,出口額已佔到了國民生産總值的23.1%。

    在90年代前期,幾家國家商業銀行的建立,帶動了一次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建設浪潮。在這次浪潮中,共花費了相當於中國那10年裏國內生産總值60%的資金。這是因為,中國那時正迫切需要能夠支撐現代經濟産業的基礎設施和資金。

    而現在,在那些中國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一切經濟基礎都已打牢。運輸、能源供應、電信服務和教育,都已為一個以中産階級為主體的經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很多經濟基礎條件已經和他們的近鄰——台灣與南韓沒有什麼差別了。中國現在要做的只是改變其部分經濟政策,重視家庭産業的發展,使國內家庭需求的增長帶動經濟發展的活力。

    制定這一政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單靠傳統的出口與投資,已經不能更好的帶動中國經濟邁向一個新的臺階了。如果中國近期的發展勢頭能夠在將來繼續,那麼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將會超過出口的增長。因而出口將無法在經濟發展中保持領先地位,也無法繼續帶動經濟的發展。

    同時,投資的過度增長也將對國內的資金回流和金融産業的穩定性産生不利影響。這也是中國的銀行體系無法起到其應有作用的主要原因。雖然在2000年,中國銀行系統的借貸額達到了2700億人民幣,比1997年增長了23%。但是中國的信用領域目前還只限于對政府或半官方機構發行的債券的購買。呆壞賬的問題也限制著銀行系統的借貸能力。中國現在正努力通過直接的資金供給刺激經濟的發展,但是,要讓這種直接投資的方式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無疑是危險而又代價昂貴的。

    由於中國加入WTO日期的臨近,貿易自由化將為中國帶來新一輪的投資浪潮。來自國外的投資者,將抓緊這個以前無法想像的良機。然而,根據預測金融領域的收入在國民生産總值裏所佔的比例將在今後三年中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 這樣的增長無論如何也不能帶領其他産業的發展。去年中國股市資金有了較大的增長(佔國民生産總值的3.8%)。這一漲幅的確對今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因為基礎的提高,中國今年的股市將很難再次大有作為。

    所以,家庭消費品的需求將會成為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領導力量。同時作為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它發生的可能性也是毫無疑問的。現在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家庭需求轉變為經濟的牽引力。中國沿海地區的每人平均收入,已經使對各種類型的家庭消費品的購買成為可能。政府應當將消費品的價格同收入和最低花費掛鉤,刺激家庭消費市場的發展。

    中國沿海經濟的起飛,並不意味著沿海地區將要放棄其在低成本商品生産上的優勢。對居住在中國中部和長江上游的37000萬人來説,改善自身的基礎條件才能在同沿海地區的競爭中取得勝利。高速公路,鐵路和電信通訊網路都已在這些地區建成。將於2003年一期工程竣工的三峽大壩將向這一地區提供充足的電力和便利的水運條件。在這個10年內,這一地區將極有可能重復東部沿海的經濟成就,實現經濟的騰飛。

    這樣一個巨大的經濟發展規模將改變中國人對鄰國商品的需求量,同時也將使中國成為該地區保持經濟穩定的主要力量。尤其是中國對自然資源的進口將會有巨大的增長,而這也將使中國和東南業的經濟成為一個整體。中國同日本的經濟互補也將因為兩國勞資比例的巨大差異而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中國同東南亞的合作偏向於商品市場,而中國同日本則偏向資本市場,這將直接促成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而中國也將成為該地區的重要穩定力量,而不是不安因素。

    中國經濟的新機遇將由出口和基礎建設的投資,轉向消費與服務。擁有2000萬甚至更多人口的城市將在中國變得越來越常見。人口密集的城市將大大降低分散帶來的成本,大幅地增強對消費的刺激。據專家預測,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如果用美元計算,將以五倍于美國的速度增長,在這樣一個國家開設公司無疑是明智的上上之選。

    全球經濟論壇 2001年07月04日

相關新聞

世界10大消費水準最高城市

百姓難以放心消費 “20難”難為消費者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