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經濟學家的嘴

聯響

    翻開報紙,瞥到一個醒目的標題:股市近期不會繼續大跌。定睛一看,原來是全國股民們都耳熟能詳的某個名字又在接受採訪了。這位在股民心目中當屬“重量級”的著名經濟學家分析了影響股市走勢的各項因素後説,雖然上證指數近來大跌300余點,但2000點肯定已是股市大盤的一個基礎線,日趨成熟的中國股市能夠保證近期不會繼續下跌。

    雖然我不炒股,但在印象當中,每回在股市出現波動或者碰上難解紛爭的時候,這位經濟學家照例總是要站出來在媒體上説一番話的。像“黨政機關幹部可不可以炒股”啦,證券市場的發展“效率和公平”哪個應該優先啦,“理智看待股市泡沫”啦,等等。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就在不久以前,“中國股市預期前景向好”仍然是權威常常挂在嘴邊向廣大股民強調的觀點。如今,因為近期股市低迷徘徊的實情,“看多”雖已不能再提,但放言“不會繼續大跌”,倒也是與權威信心十足的一貫調門多少保持了一點一致的。

    本來,影響股市的不確定因素很多,因此即便是權威,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各家媒體的投資分析報道,不是都標有“僅供參考”的字樣嗎?但我仍然有一些疑問,那就是經常發佈言論的幾位“著名經濟學家”的身份。細細數來,權威們在私當然都是可以坦率發表個人觀點的學術研究者,在公卻也都是對管理決策層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角色。在媒體的追捧式採訪中,他們到底是以什麼樣的社會身份在侃侃而談呢?如果是前者,那麼從學術角度分析經濟現象,即便是今天説東,明天説西,那也還是屬於一個學者的權利範疇;如果是後者,就必須考慮個人言論對廣大投資者的影響因素。有人説,格林斯潘打個噴嚏,美國股市就會感冒。我們的“著名經濟學家”們雖然尚不能與其相提並論,但其言行對市場的影響方式和作用途徑卻有許多相似之處。前兩天我又看到某報文章,説以力倡股份制改革而聞名的某學者“一席話,可以影響‘熊’、‘牛’決鬥,動搖股市漲跌”。話雖誇張了些,一定程度上卻正是這種情況的真實體現。

    但在許多場合,我看到的只是權威們的嘴在“説”,而看不到他們是以什麼身份“説”。以個人身份發佈聽上去很有社會影響力的觀點,或者借公眾人物的身份拋出一些“私貨”,這種身份上的含糊雖然方便了經濟學家們在不同的時候根據變化及時調整觀點、自圓其説,但有時也很讓人傷腦筋。

    經濟學家的嘴,應該由學術的良知和勇氣來掌握,而不是屁股坐在哪一邊,嘴裏就説什麼話。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1年08月20日第三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