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點評:大炒“幕後”何益

張德祥

    人們知道,影視劇是通過表演而完成的敘事,演員不是作為自己而是作為劇中的角色出現在觀眾面前,吸引觀眾的正是劇中的故事及人物命運。人們雖然知道其故事和人物是虛構的、是表演出來的,但虛構和表演卻能達到藝術真實,因而人們才把它作為一種藝術來欣賞,而虛假是藝術的大敵,任何一點破綻或做作都會影響到作品的真實性。越是具有藝術真實性的作品越具有藝術價值,因此,無論是演戲還是拍電影、電視劇,其幕後或鏡頭後的種種,都是為了營造那種真實的氛圍,使演員進入角色,以達到藝術真實的要求,都是為鏡頭前的塑造人物服務,也因此才有那麼多令觀眾深為感動的藝術形象。

    

    然而,這些年來影視的商業炒作愈演愈烈,從開拍的新聞發佈到整個拍攝過程,不斷在螢幕的有關欄目裏追蹤報道。作品還沒有出世,關於製造作品的幕後故事倒是先與觀眾頻頻見面,意在吊起觀眾的胃口,以獲得好的收視率,賣個好價錢。於是,隨著炒作的需要,也就派生出一個新的行當,就是專門報道影視製作的幕後軼聞遺事,似乎幕後比幕前還要“精彩”,“娛記”樂此不疲。報紙和電視臺也樂於提供版面和欄目,不僅讓你看電視,還要讓你看如何拍電視,也算是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文化服務。

    

    殊不知,在接二連三地披露了幕後的喬裝打扮、塗脂抹粉、改頭換面之類噱頭以及如何弄假成真的伎倆後,也會使觀眾大倒胃口———原來如此,不過是一場遊戲而已。這也就破壞了觀眾欣賞藝術的認真心理,“看戲”也就變成了“戲看”,沒有人當“真”,誰還有欣賞藝術的雅興?當幕後的一切都展示殆盡,就如同食客一進飯店,飯菜還沒有上桌,先把食客領到廚房看那血肉模糊、油煙瀰漫的製作現場,甚至連垃圾及蟑螂之類也一覽無余,豈有不倒胃口之理?實際上,影視劇的製作過程,是弄假成真、變醜為美的過程。戲劇之所以有一道“幕”,就是為了遮住製作過程中的種種不足為外人道、不足為外人觀之處,就是要遮住觀眾的視線,而只把完成後的精彩的真實展于幕前,讓人欣賞,誰願意拿幕後的種種不雅不美示於人前?但時代不同了,幕後的那些東西似乎更神秘,更能滿足人的“窺視”心理,因而更有賣點,那何樂而不“賣”呢?如今還有什麼不能賣呢?豈不知“賣”也是有代價的,用幕後的所謂“神秘”軼聞把作品炒熱之時,也是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審美因素的無形損傷。然而,已經很少有人能沉住氣讓他的製作“養在深閨”,更有甚者,恨不得製造一些幕後“緋聞”,攪動視聽,藉以顯“名”娛界。正所謂無心栽花,有心插柳,幕前的戲還不知如何,幕後倒先形成了一齣出嘩眾取寵的戲外戲。食物炒得過熱會喪失營養,作品炒得過熱表面看名利雙收,實質上它失去的東西也難以估量。

    

    《人民日報》 2002年01月15日


考古新發現:六朝時期深港經濟文化已相當發達
注重保護無形文化遺産
中國最大諸葛亮銅像在湖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落成
靳羽西呼籲:在美華人別把中國文化看作二等文化
掀起神秘面紗直面性文化
一扇認識明清文化的新視窗——讀《明清城市空間的文化探析》
文化評論:不許在泰山頭上動土
“同事文化”蔓延都市
“文化經濟學”小議
文化産業差在哪 照一照《哈利波特》魔鏡
"通史"主編陳伯海:上海文化有很多"謎"
湘西鳳凰縣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吳文化源頭之謎有望破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