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異域文化:吃飯與面子

    從歐洲考察回國時,有朋友設飯局為我接風。進得美食城剛剛落座,道道美食便接二連三地端上桌來,生猛海鮮,山珍野味,很是排場。朋友好不榮耀地向我和僅有的兩位作陪者笑笑,極顯風度地向桌上一攤右手:便飯,便飯,請隨便用。其姿勢和話音顯出了他平素少有的得意與自信。作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我當然對這豐盛的一桌是心領神會的:我將要吃下的不僅僅是山珍海味,更重要的還有朋友的面子。

    飯局中,朋友將話題引到歐洲的飲食文化上,問我對此有何感受。此時此刻,我有口難開,有言難發,只怕説出真感真言有傷朋友的盛情和面子。所以,當時便很惶恐地故作感慨道:歐洲人吃得太簡單了,哪有中國飲食文化這樣博大精深。

    説歐洲的飲食文化沒有中國的博大精深,只是指他們沒有給飲食增加人為的附加意義和世俗色彩,即請客吃飯不太注重面子。其實,歐洲的飲食文化也有博大精深的內涵。

    我們在德國考察時,曾接受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宴請。這可算是一次級別相當高的正式宴會。然而,招待大家的只是每人一份烤牛排,一份油炸馬鈴薯,一份冰淇淋。如此而已。

    事後我想,在中國,甭説用如此簡單的兩道菜來宴請外賓,就是用來招待常來常往的親朋好友,也足以讓我們感到惶恐不安。惶恐什麼?當然是害怕落一個“吝嗇”或“寒酸”的名聲,面子失盡。雖然,對中國人來説,展示面子的地方很多,但對於請人吃飯是絕不可視其為“小”的。中國人最常展示的面子就是在飯桌上。

    歐洲人不僅公宴不講“面子”,而且私宴也不看重“面子”。我在荷蘭時,有一朋友請我參加他家的燭光晚宴,他神秘地告訴我,他太太要讓中國客人吃到地道的荷蘭名菜。哪知,當我們幾個早就對荷蘭名菜垂涎的中國人在燭光幽幽的客廳入座時,主人端上桌的卻是每人一份熏肉(只有幾片),外加一份水煮花菜(只有幾塊),主食也有,但只是幾片幹麵包;當然還照顧到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特別加了一蘑菇湯。雖然我們對歐洲人請客的簡單程度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仍難免有些失望。晚宴結束了,肚子似乎還是空的,吃的慾望仍在幽幽燭光下肆無忌憚地延伸著。

    在用餐後酒的時候,突然間,我發現有一種感覺隨著燭光一起搖曳。這種感覺雖然是飄忽的,卻讓我對歐洲的飲食文化有所感悟:他們深深懂得飽而不思的道理。之所以不讓你吃飽,就是讓你留下“思”的空間。思即是慾望;慾望即是美。與其讓你吃飽,不如讓你品味慾望之美。看來歐洲飲食文化似乎極巧妙地滲透著黑格爾的美學理論。

    《人民日報》 2001年06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