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起高品質發展“頂梁柱”

來源:新華日報 2021-02-26 09:41:39

 本報記者 沈佳暄 陳澄 朱璇 梅劍飛

一座座大橋飛架南北,一條條鐵路四通八達,一項項惠民工程順利交付,一大批先導性産業搶先佈局。“十三五”以來,我省的重大項目建設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

“十三五”期間,江蘇不斷推進重大産業項目建設,補齊發展短板和民生弱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重大項目對穩投資、穩增長、穩預期的重要支撐作用,通過建立省領導掛鉤聯繫制度,全力推進省重大項目建設,為基層做示範,為市場強信心,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行穩致遠。

“十三五”時期重大工程建設結出的碩果,給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新篇章、奮進新征程凝聚起磅薄力量。

産業發展強動能

今年春節假期,連雲港徐圩新區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火熱景象,塔罐林立、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建設者們緊張有序地進行設備安裝、土建工程等施工。

單體投資677億元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是徐圩新區高端石化産業鏈的龍頭,也是全省重點産業項目。該項目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産,屆時可實現年産值超900億元,年利稅超200億元。“我們還在同步推進斯爾邦二期、虹港二期、倉儲碼頭和虹洋熱電二期等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這些項目全部投産後,將形成紡織、高端石化兩條産業鏈,實現雙鏈並行協調發展。”盛虹石化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凱説。

重大産業項目是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謀發展的“加速器”。省發改委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省級實施重大項目近900個,完成投資超過2.7萬億元。其中,産業類項目近600個,完成投資近1萬億元。不論從項目數量還是投資額來看,産業項目都是我省穩投資、促增長、補短板的重要載體和強大引擎。

攻關“卡脖子”問題,打通産業鏈“堵點”,是産業項目落地開花的根基。回望“十三五”,一個個技術攻關、強鏈補鏈産業重大項目,讓江蘇從“製造大省”邁向“製造強省”的步履更加堅定。

南京紫金山實驗室項目進展順利,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大網級網路作業系統,研製出自主智慧財産權CMOS工藝毫米波晶片和大規模天線陣列;中科院蘇州奈米所真空互聯實驗站項目竣工投用,成為全球首個集材料生長、器件加工、測試分析為一體的奈米領域大科學裝置;連雲港能源動力研究中心項目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建成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為我國潔凈煤炭發電、能源裝備自主化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十三五’以來,我省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全力推進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加快網路通信安全、燃氣輪機、奈米材料等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升核心技術自主化水準。”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

隨著一個個強鏈固鏈延鏈項目的落地和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的突破,江蘇50條“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優勢産業鏈加快形成,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競爭力不斷增強,為全省高品質發展夯實“穩”的基礎、累積“進”的因素、增添“新”的動能。

瞄準産業鏈現代化,江蘇牢牢抓住全球産業鏈調整的戰略機遇,以加快重大産業項目建設為引領,産業鏈的穩定性和把控力進一步提升。以重大産業項目建設為關鍵抓手,全省産業佈局進一步優化。放眼大江南北,各市找準産業方向,繪出一幅幅亮點紛呈的“産業地圖”。

過去5年,無錫市一批積體電路産業重大項目步穩蹄疾,總投資186億美元的SK海力士半導體項目已建成全球産能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存儲晶片基地,華虹積體電路、海辰M8半導體、中環大硅片、連城凱克斯裝備等強鏈補鏈項目順利實施,助推無錫加快形成積體電路全産業鏈。

蘇州市重點推進建設恒瑞、信達、基石、再鼎、康寧傑瑞等一批生物醫藥産業重大項目,並充分發揮骨幹龍頭項目的帶動示範效應。2019年生物醫藥産業規模達1728億元,併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目前,全市集聚生物醫藥企業3000余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

以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連雲港正朝著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産業基地的目標穩步邁進。

一大批優質項目支撐,一大批優秀企業崛起,江蘇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顯著提高。總投資465億元的南通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是我省貫徹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推動鋼鐵産能由沿江向沿海轉移提升的示範工程,從簽約到開工僅用7個月,預計從開工到一期達産也只需1年,展現重大項目推進的“江蘇速度”。宿遷長電積體電路封裝和宿遷恒力時尚産業園項目總投資超過260億元,作為蘇南蘇北産業轉移的重要項目,全面投産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以上,納稅超10億元。

互聯互通展新圖

“連徐高鐵開通是最好的新年禮物,這一天我們等得太久了!”2月8日,邳州市中醫院産科護士長任園園在連徐高鐵首發列車上發出讚嘆。連徐高鐵通車,全省“三縱四橫”高鐵網基本建成。大江南北各高鐵站,旅客輕鬆出行的喜悅笑臉是驗證重大項目建設成果的鮮活畫面。

對標經濟強,交通要先行。“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7年以來,省委、省政府把交通強省建設擺在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搶抓機遇、系統謀劃、科學決策,鹽通高鐵、南沿江鐵路、常泰過江通道、寧淮鐵路、祿口機場二期、花果山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等一大批交通重點工程相繼開工。

省交通運輸廳統計,“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先行引領作用有效發揮,全省公鐵水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293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0%。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佔GDP的比例,由2015年的1.32%提升至1.4%,拉動約1.6萬億元GDP,新增約300萬個就業崗位。

天道酬勤,捷報頻傳。2018年12月26日,青鹽鐵路開通運營,結束了“除徐州外蘇中蘇北其他地區不通高鐵”的歷史。2019年12月16日,徐宿淮鹽高鐵、連淮高鐵開通運營,蘇北五市全面邁進高鐵時代,全省13個設區市“市市通動車”。

2020年7月1日,伴隨滬蘇通公鐵長江大橋投入使用,滬蘇通鐵路一期開通運營,南京至上海的江北快速鐵路通道形成。2020年12月11日,五峰山長江大橋暨連鎮鐵路淮鎮段開通運營,貫穿江蘇南北的“脊梁骨”全線拉通。因歷史原因數次與鐵路失之交臂的蘇北大地,全面併入全國高鐵網,實現南北通達。2020年12月30日,鹽通高鐵通車,江蘇沿海大通道“缺失的重要一段”補齊。2020年建成、2021年春節前開通的連徐高鐵,補齊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陸橋通道,江蘇幹線鐵路完成閉合,“軌道上的江蘇”主骨架初步形成。

江海飛彩虹,壯美新畫卷。數載拼搏,交通建設“補短板”力度空前,進度喜人。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介紹,“十三五”期間,江蘇鐵路累計完成建設投資2237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3.15倍;新增鐵路里程1449公里,其中高鐵1356公里,分別增53%和158%;鐵路建成總里程4204公里,高鐵2215公里、由全國第14名進入全國前三;基本實現各設區市到省會南京2小時通達,市域間由以往最長6個小時降至2.5小時左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我省鐵路基礎設施供給上得到有效緩解。

“近年來,‘蘇北無路無網’狀況得到較大改觀,給蘇北五市大發展帶來全新機遇、提供堅實支撐、注入強勁動力。”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峰感嘆,高鐵成為全省樞紐經濟、跨江融合發展、沿海新一輪發展,特別是高品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強大“助推器”,“多網融合”的軌道交通有效帶動鐵路沿線産業優化佈局和城市空間拓展。

5年來,重大交通工程把服務國家戰略與推動江蘇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一帶一路”海陸空國際運輸大通道加快構建,新亞歐大陸橋高鐵通道、沿海高鐵通道貫通,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通州灣新出海口、連雲港新機場等標誌性工程取得新進展。中歐(亞)班列覆蓋歐亞22國70多個城市。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建設,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鐵路南京北站樞紐配套工程開工建設。建成3座過江通道,全省過江通道累計建成17座,在建6座。長三角省際高速公路、鐵路介面分別達28個、21個。

“‘十三五’時期,江蘇交通重大工程堅持以交通先行激活區位優勢、提升競爭優勢、塑造發展優勢,全面推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全省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圓滿完成,發展水準繼續處在全國前列,在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較為突出的支撐引領作用。”陸永泉説,我省2025年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級城市群特徵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力爭“十四五”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萬億元。

民生答卷振人心

牛年正月,記者走進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一條小河穿村而過,見證古老村落的歲月變遷。

“以前只能在舊瓦房裏‘打補丁’,就沒有哪家屋頂不漏水的。”提及村裏的變化,70多歲的村民王老漢告訴記者,“住進新房子,是從他的父親到他的兒子,一家三代的夢想。”終於,這個夢想在2019年實現,王老漢和兒子兒媳一起,住進嶄新的二層小樓。

夢想照進現實的背後,是我省全面啟動蘇北農房改善工程的決心。5年來,我省累計完成蘇北農房改善25萬戶,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超過200億元,一批有顏有品的新型農村社區建成。

“村民的新家園不僅‘顏值’高,還為留住鄉愁下足功夫。”徐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徐州在推進農房改善工作中,建立“設計專家+村民代表”的設計方案審查機制,不僅突出村口等重要節點營造,還植入漢文化元素,讓現代化新型農村社區蘊藏鄉愁印記、呈現田園風光。

改善農民住房條件,不僅要讓農民住上好房子,更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近年來,蘇北地區大力新增農房改善配套産業項目,並持續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幫助村民獲得“穩穩的幸福”。

“社區安排我就近在藕塘基地上班,負責逮龍蝦、揀藕,每月收入3000多元。老伴在社區附近的工廠打工,一年也能掙3萬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轉每年1萬多元的收入,我們很滿足。”在宿遷市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51歲的村民劉宗蘭和老伴不僅住上小“別墅”,還成功摘掉貧困帽子。

重大民生項目的推進與落實,築造百姓幸福之基,也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力量之源。5年來,全省還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130.33萬套(戶),完成投資5460億元,近400萬群眾“出棚進樓”。同時,隨著醫療衛生養老等重大項目的建成投運,5年來全省新增醫療床位超過11萬張,新增養老床位超過70萬張。

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激發百姓對綠水青山的更強烈渴望。5年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深入人心,長江岸線整治、太湖治理、污水垃圾處理能力提升等一批生態環境治理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使美麗江蘇水更清、地更綠、天更藍。

南通五山及濱江片區佔地近20平方公里、江岸線14公里,自然稟賦優勢明顯。2016年開始,南通堅持推進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與保護。“以南通港整體搬遷、提檔升級為突破口,南通引導沿江數百家散亂污企業有序退出、騰籠換鳥。”據南通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南通共關停“散亂污”企業203家,拆遷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清理沿線港口貨運功能地帶和修復岸線12公里。

長江蜿蜒流過江蘇,越來越多的濱江公園在兩岸生長。自2016年以來,江陰主動調整港口功能,將碼頭、工廠、輪渡等生産岸線退讓搬遷,將23.4公里港口岸線主動壓縮到16.85公里,僅佔長江江陰段岸線的48%。

我省還進一步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資源調配、水生態修復,重構太湖生態平衡系統,被精心“擦亮”的太湖明珠,不僅重現記憶中的“原生態”,詩情畫意的四季景觀,更折射出江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擎起高品質發展“頂梁柱”
來源:新華日報2021-02-26 09:41:39
“十三五”以來,我省的重大項目建設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