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背後信用週期延續正反饋:上海房價瘋漲邏輯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03-01 08:04:00

一線城市投資溢出效應

什麼人在買上海的房子?從驅動力結構看,改善、中高端和豪宅成交增長迅速,剛需增長相對乏力。自去年三季度開始,豪宅成交面積增幅始終在150%以上,改善和中高端住宅成交面積同比在80%-100%之間,剛需則維持在30%左右。

根據CRIC監測,2016年1月,上海新增商品住宅剛需、改善、中高端和豪宅的成交面積分別佔38%、31%、18%和13%,已形成剛需、改善和“中高端和豪宅”三足鼎立的格局。

根據陳開朝的判斷,現在上海樓市已到了第一個平衡點,即剛需、改善和“中高端和豪宅”成交面積佔比大致相當,住宅需求升級的擊鼓傳花遊戲仍能順暢運作。

儘管上海樓市還能較快上漲一段時間,但到某個臨界點,很可能戛然而止。再往後,比如剛需成交面積佔比下降到25%、20%,甚至15%,就有可能出現中高端供應過剩——中高端住宅大量掛牌,但接盤的人越來越少。市場就會進入新的博弈。

深圳目前就有進入臨界點的跡象。因為看漲房價,有人想到付完首付後,再配資一部分錢用於付未來兩年的按揭,或者在上次賣房後,留出一部分資金用於付未來兩年的按揭。這種現象透露出兩個資訊:一是那些買房如買菜的“壕”,其實很多付不起按揭;二是這些“壕”其實在賭房價仍會快漲,而且拋的時候有人接手。

緊隨上海之後,南京、蘇州、杭州的樓市也火爆了:在蘇州,一個叫蘇州中心的項目,公寓去年10月首開,單價2.8萬元/平方米,之後加推一次漲一次,就在這兩天即將再次開盤,均價要飆到4.5萬元/平方米;2月27日開盤的杭州綠城·楊柳郡推出388套房,認籌人數多達1000多人,比上一次開盤漲了1000多元/平方米,也是一天內賣完。很多開發商認為最近這波行情比去年的股市“還瘋狂”。

杭州其實不然。杭州樓市資深觀察人士楊廣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杭州整體房價,甚至還沒回到2010年2月的水準。他的理由是,雖然去年橋西、濱江房價回升,但杭州大部分板塊的二手房東,還在低於買入價出貨。比如,楊廣宏的兩位朋友,7年前同樣以1.9萬元的單價,分別買了一套上海和杭州九堡的住宅。現在,上海的那套已飆到4.6萬元/平方米;而九堡這套,最多只能賣1.3萬元。即使是新房,1.5萬元/平方米上下的尚城國際和田員外,離武林廣場才幾公里,開發商現在也不怎麼掙錢。

儘管截至上月底,杭州主城區(不含下沙、之江)的普通住宅存量只有30484套。但在楊廣宏看來,杭州可供選擇的好房子,比想像的要少得多。

“放眼中國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像杭州這樣存量健康、估值偏低的主城區,已經不多了。未來幾個月,必有大量被從上海、南京和蘇州擠壓出來的投資客,重新進入杭州。杭州主城區今年全面"補漲",是大概率事件。”楊廣宏説。

來自同策諮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比如合肥、南京、蘇州、南昌等大中城市市場基本面仍然為供求合理或供不應求,已經沒有去庫存的壓力。截止到2016年1月,按照庫存/3個月計算,一線城市庫存去化週期均已降至10個月以下,北京8.83個月、上海(不含保障性住房)6.39個月、廣州8.42個月、深圳6.66個月,二線多個城市也已經降至6個月以下,如南京3.52個月、蘇州3.39個月、南昌5.61個月。

而杭州去年年初是20個月左右,經過一年的消化之後,現在已經到15個月以下了。

此時上海樓市開始出現收緊的信號。2月28日上海市住建委表示,上海將繼續按照“三個為主”的原則,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支援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政策。

據新浪樂居數據,下個月將會有50個項目入市,而去年同期只有30個。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供需背後信用週期延續正反饋:上海房價瘋漲邏輯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03-01 08:04:00
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總經理崔崇彥表示,本輪調整準備金主要是穩定股市,但預計對樓市衝擊更大。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