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發債超兩千億 房企進入新一輪擴張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08-10 12:09:00

  “房地産行業迎來新一輪‘風口’,行業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張。”一家上市地産公司高管感嘆説。

  他的感嘆,源於上半年房企的大規模發債。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共有54家房企發佈境內債券融資預案,涉資1800億元,28家企業債務融資實施,融資總額549億元。加上7月以來新增的龍湖碧桂園華夏幸福融創等公司債,截至目前房企公司債融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表示,房地産企業大舉融資,為整個行業擴大再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這或許會使新一輪行業風口加速到來。房地産行業的“馬太效應”會更加凸顯,資源更加向優質房企集中,未來是強者恒強的局面。

  房企發債量井噴

  8月5日,融創中國發佈公告稱,旗下天津融創置地有限公司擬發行不超過60億元的境內公司債券。7月30日,碧桂園宣佈,其全資附屬公司增城市碧桂園物業發展有限公司獲准向合格投資者分批發行上限為60億元的國內公司債券。7月27日,龍湖地産宣佈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第二批境內公司債券,總規模40億元。7月7日,恒大完成了第二批總規模為150億元的境內公司債發行。7月6日,萬科宣佈將發行期限不超5年(含5年)、票面總額不超90億元的境內公司債,所得資金用於調整債務結構及補充流動資金。

  以品牌房企為代表的房地産行業正掀起一波融資的高潮。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共有54家房企發佈境內債券融資預案,涉資1800億元,28家企業債務融資完成實施,融資總額549億元。

  中信證券研究部統計表明,2015年發行的且已上市的地産企業公司債有13種,2015年6月之後啟動發行的並處於待上市階段的地産企業公司債有14種。相比之下,2014年發行的地産企業公司債只有12種,2014年之前發行且仍在上市交易的只有8種。

  房地産企業紛紛轉向國內融資,或與證監會放寬企業境內融資渠道有關。今年初,中國證監會放寬境內債券發行主體限制,將原來限于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境內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公司的發行範圍擴大至所有公司制法人。

  房企這一輪發債,讓很多人聯想起2009~2010年,恒大龍湖融創等房企就是通過那一輪的上市迅速做大了規模。

  融資能力成競爭關鍵

  中原地産研究諮詢部總監宋會雍表示,雖然今年上半年房産市場整體交易情況趨好,但這幾年利潤率下降導致部分公司資金週轉大不如前,而整個行業又處於轉型的關鍵期,資金是否充裕就至關重要。

  歐陽捷指出,這幾年房企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和企業的資金配置方式不無關係,目前高週轉模式仍是行業中的主流。“現在每年國家M2的凈增量相當於2000年一年的總量,整體上説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融資環境。以前房企的資金成本普遍偏高,現在降下來了,正是融資的好機會。”

  據了解,此次碧桂園全資附屬公司60億元發債額度中的首期30億元3年期公司債已經定價,票面利率4.2%,創下該公司債券發行歷史最低成本紀錄。

  歐陽捷還表示,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可擴大該企業的再生産能力,對整個行業而言,今後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信用評級高的房企融資會更容易,資金成本也會降低,因此資源會更加向優勢企業集中。“未來是一個強者恒強的格局,2000億、3000億以上的超大規模的公司有望出現。”

  從統計數據上來看,參與本輪境內融資的房企較多地選擇了中長期公司債。譬如,龍湖地産發行的40億元公司債券,分為5年期和7年期兩個品種;華夏幸福發行7年期75億元債券;陽光城首批15億元債券,期限為5年。

  宋會雍表示,對房企來説,中長期借款相比短期的融資蘊含了更多的機會,也説明瞭這部分企業可能對於短期沒有太多的期待。“轉型和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對大多數企業來説轉型的方案還不明確,他們需要時間來謀篇佈局。”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前7月發債超兩千億 房企進入新一輪擴張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08-10 12:09:00
“房地産行業迎來新一輪‘風口’,行業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張。”一家上市地産公司高管感嘆説。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