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看不見的城市 看不見和看得見的手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3-02-05 09:19:00

其次,地方政府對於環保標準執行不力。我國除了市場失靈,空氣污染的治理上還存在政府失靈的問題。空氣是流動的,所以一個地方的治理空氣污染的成本是該地區承擔,而治理空氣污染的好處則是由該地區以外的居民共同分擔。這就造成地方政府在治理當地的空氣污染(糾正市場失靈)方面動力不足。更有甚者,為了短期的GDP增長,地方政府之間競爭性降低環境執法的標準,鼓勵污染企業在當地創造就業和稅收,但把廢氣留給毗鄰地區。由於地方政府在環保工作上的“政府失靈”,很多地方政府對於環保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嚴格。

我國環境政策調整已經刻不容緩

空氣品質與經濟增長並不一定矛盾。Grossman和Krueger(1995)7通過研究多個國家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的歷史數據,發現環境污染指標與每人平均收入水準遵循倒U形的庫茲涅茨曲線關係:在收入水準較低的時期,污染程度隨著收入水準的提高而上升;當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增長到了8000美金(1985年價格)左右,污染程度開始隨著收入增長而下降。理論上,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拐點之後的部分所反映的,可能是清潔美好的環境作為一種“商品”的收入效應,即社會對於優質環境的需求隨著收入上升而增加。對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有效性,經濟學界仍然存在爭議,但是發達國家的經驗似乎顯示當每人平均收入達到一定水準之後,環境污染程度開始逐漸下降。而且,從跨國經驗來看,高收入國家和極低收入國家的空氣品質相對較好。

從現有的收入水準來看,我國已經接近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按照Grossman和Krueger的研究,各國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都發生在8000美元(1985年價格)左右。我國目前每人平均GDP剛剛超過5000美元,但是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的每人平均GDP目前可能已經超過9000美元8,距離Grossman和Krueger所估算的拐點不遠。

蔣奕、林暾、莊巨忠(2010)9認為,從1985-2005年我國各省市的每人平均廢氣排放來看,廢氣污染與收入水準有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模式,符合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根據該研究結果推算出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其對應的收入拐點大約分別位於:東部地區(每人平均GDP69,000元10),中部地區(每人平均GDP35,600元),西部地區(每人平均GDP22,200元)。根據這個結論,到2011年沿海省市中北京、上海和天津每人平均GDP已超過了這個拐點,中部省份中內蒙古和吉林達到拐點,而西部省市中有7個超過了拐點。同樣根據這項研究,預計到2015年沿海省市中將有7個達到這個拐點,中部有4個11,西部12省市中只有貴州沒有達到拐點。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規律背後的原因之一是經濟結構調整。隨著收入水準提升到一定水準,服務業比重出現上升,工業比重出現下降,産業結構調整有利於空氣污染的減少。我國工業佔GDP比重遠高於發達國家,2010年我國工業佔GDP比重40%,同年美國、歐盟和日本分別為20%、25.5%和27.4%。但過去幾年我國經濟結構出現了改善的跡象,工業佔GDP比重從出現小幅下降,從2006年42.2%降至2012年38.5%,服務業佔比2012年上升至44.6%的歷史最高水準,這對環境而言是有利的因素。但是由於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工業的絕對規模仍在快速增長,因此污染總量的降低仍需時日。

但政府介入在環境和空氣品質改善過程中起到更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隨著收入水準提高,人們對污染的容忍度下降。而污染源於外部性造成的市場失靈,糾正市場失靈需要政府的主動作為。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環境改善通常是惡性污染事件發生後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之後通過加強環保立法和環境治理,最終實現環境改善(參見專欄)。總的看來,發達國家政府治理空氣污染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通過立法形式提高環保標準,並加大執法力度。從工業源的空氣污染控制來看,主要是加強監督、落實法規的問題。具體措施包括:對於特定行業或某行業內特定規模的企業,通過“關停並轉遷”逐步限制和淘汰落後的産業;對於不達標企業,加大執法力度,要求限期達標;對於不達標企業或超標排放企業,限産並禁止其進行增加污染物總量的投資;在規定期限內仍不達標的企業,加大執法力度予以關閉。

·調整能源結構,推廣替代能源。由於煤煙是空氣污染尤其是造成PM2.5超標的主要因素,因此調整能源結構,控制因煤煙造成的空氣污染尤為重要。發達國家的具體措施包括推廣和開發替代能源、普及節能家電、更多地運用市場化手段鼓勵節能、關閉小型火電機組並將其作為批准建設新的較大發電機組的前提條件、在新火電機組上安裝脫硫設施。

極端污染天氣將導致我國政府加大空氣污染治理的力度。參照發達國家經濟結構轉型期間治理經驗,空氣品質改善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從立法、補貼、能源結構、污染物治理技術等多方面入手治理大氣污染,時間跨度可能長達十餘年。隨著我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上升和我國空氣品質的嚴重惡化,人民群眾對於空氣污染的容忍度顯著下降。近期大面積的霧霾天氣已經引起了社會對於政府環保工作的廣泛批評。可以預見,近期的極端污染天氣很可能驅使我國政府出臺更大力度的環保政策。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彭文生:看不見的城市 看不見和看得見的手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3-02-05 09:19:00
空氣污染已經給我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既有的增長模式難以持續。加大環保力度將會抑制對重污染行業的投資,但同時會引致環保相關投資增加,因而對總體投資和經濟增長影響幅度有限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