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十六條”迎優化,支援房企存量融資合理展期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3-07-16 12:33:26

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延長金融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期限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此前出臺的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16條金融支援政策中,兩條規定了適用期限的政策進行調整,適用期限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

兩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項政策出臺的背景,是綜合考慮當前房地産市場形勢,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對房地産企業存量融資合理展期,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援”。

針對供給端,兩條重要政策延期

202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原銀保監會聯合出臺《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從保持房地産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風險處置、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援等方面明確了16條支援政策,後被稱為“金融十六條”。

本次進行延期的政策包括兩方面,重點指向房地産供給端。一是支援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的政策,二是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保交樓配套融資支援的政策。對應的便是“金融十六條”中的第四條和第八條。

具體來看,一是對於房地産企業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在保證債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與房地産企業基於商業性原則自主協商,積極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援,促進項目完工交付。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可以允許超出原規定多展期1年,可不調整貸款分類,報送徵信系統的貸款分類與之保持一致。

“之前‘金融十六條’中是‘未來半年內到期的’,也就是對於房企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支援再延長了一年半的時間。”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認為,監管部門根據市場形勢及狀況,靈活調整政策使用期限,以更好支援保交樓和穩定房地産市場。

二是對於商業銀行按照要求,2024年12月31日前向專項借款支援項目發放的配套融資,在貸款期限內不下調風險分類;對債務新老劃斷後的承貸主體按照合格借款主體管理。對於新發放的配套融資形成不良的,相關機構和人員已盡職的,可予免責。

這一政策同樣延長了一年半的時間,目的是厘清融資發放的責任。“通過明確對新發放的配套融資形成不良的,相關機構和人員已盡職的,可予免責,由此最大限度緩解了發放主體的風險擔憂,對於推動融資切實落地會起到明顯作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表示。

以時間換空間,有助於修復市場預期

“前者是鼓勵銀行發放轉向借款支援下的保交樓配套融資,後者是對配套融資形成不良的免於追責的強調。”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通知》給了開發商喘息的空間,這不僅有助於促進項目完工交付,在保交樓的同時也有助於修復市場預期。

“兩條政策主要涉及到違約貸款和配套融資等內容。若沒有延期操作,當前一些違約貸款數量可能會增加;或是一些銀行不願意發放配套融資,導致保交樓資金出現新的壓力。”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表示,延期是為了防範化解貸款領域的金融風險,同時確保保交樓方面具備可持續的資金注入。

業內分析認為,政策出臺的背景,是在三季度房企將迎來償債高峰之際,房企融資環境嚴峻,仍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5月份,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6.6%。另據中指研究院監測,上半年房地産企業非銀融資總額約4041.7億元,同比下降16.2%。房企融資環境沒有發生實質性改善,需要加大融資支援力度。

此外,在銷售和融資端都承壓的情況下,房企目前償債壓力仍然較大。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當前房企債券存量餘額約2.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海外債佔比38.1%。一年內到期餘額為9277.4億元,今年7月、9月到期債券餘額均超900億元,為償債高峰期。

“政策也傳達出一個信號,支援保交樓,既是兜住民生底線,也是為了修復市場信心。這對穩定銀行信託抵押物價值,從而穩定金融機構貸款資産品質,防範金融風險有重要意義。”李宇嘉認為。

劉水同時表示,延長支援房企開發貸款、信託貸款等存量融資展期,延長專項借款支援項目相關人員盡職免責期限,均延長一年半的時間到2024年底,也表明瞭監管部門認為房企經營及融資正常化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責任編輯:王永超)
網站無障礙
“金融十六條”迎優化,支援房企存量融資合理展期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3-07-16 12:33:26
7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延長金融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期限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此前出臺的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16條金融支援政策中,兩條規定了適用期限的政策進行調整,適用期限統一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