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如何崛起一座新“村”?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給出答案

來源:北京日報 2023-05-26 13:40:27

馳隙流年,故地新顏。

自京向東不足百公里的天津寶坻,6年間崛起一座新“村”,正不斷吸引著來自北京的創新種子向東而行。

這的確是一座新“村”,但又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村鎮,而是北京中關村的新家。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作為北京中關村在京外的首個重資産投資項目,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並於2017年年初在寶坻破土動工。

6年來,從阡陌縱橫到寬闊大道,從老舊村鎮到現代化辦公區和人才社區,從麥浪翻涌到自動化生産線……這座總規劃面積14.5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向下根植中關村基因,向上激活城市生長力,書寫著京津“雙城記”的動人篇章。

巢還未築“金鳳”已來

在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有限公司,企業服務部總監張立健有個響噹噹的名號——“1號員工”。細看老張胸前的工牌,果然編號“001”。

“科技城公司還沒成立,我就到了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公司參與這個項目。”從前期籌備到開始招商,再到現在的企業服務,科技城一路成長的點點滴滴,張立健是全程見證者。

時光回溯至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5月份到天津調研,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同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首次走出中南海,把“課堂”搬到了北京中關村,對中關村寄予了為全國科技創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殷切期望。

肩負新時代使命,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與天津市寶坻區萌生了共建科技城的最初意向。經過前期籌備,2017年,科技城正式開建,招商工作也同步啟動。

“一開始,招商真是挺不容易的。”張立健回憶,最初帶著有意向的企業看現場時,村莊剛剛完成騰退,四處是廢墟,車開了一段,前邊就沒路了。張立健帶著客戶下了車,踏過一片麥田,深一腳淺一腳地找到了客戶想要購買的地塊,向客戶描繪著未來建廠的圖景。

都説築巢引鳳,巢還沒有雛形,第一隻“金鳳”卻真的被引來了。“説到底,靠的還是‘中關村’這塊金字招牌。”張立健清楚地記得,第一家決定落戶的企業叫合眾匯能,是一家聚焦電容技術研發、落戶于北京上地中關村科技園的高新技術企業。這家企業是在北京中關村的沃土中成長起來的,對中關村有著很深的感情和天然的信任,當時正考慮要在北京附近設立分公司和生産基地,離北京不算遠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成為首選。靠著中關村的吸引力,在招商最難的2017年,最終有5家公司成為在科技城首批買地建廠的企業。

此後,伴隨著科技城建設推進,創新企業、優質項目落地也漸漸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入駐市場主體1118家,産業用地型項目中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近80%,項目全部達産後,預計年稅收超過10.8億元。為實現京津産業互動的精準對接,科技城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和現代服務業“4+1”主導産業發力,將打造研發孵化在北京、生産製造在寶坻的“中關村寶坻模式”。

“搬”出來的數億産值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崛起的背後,是一粒粒創新種子在這片沃土汲取養分、加速成長的故事。

工人從頭到腳穿戴防護服,進入堪比手術室的潔凈間內,完成零件加工、校驗、組裝等工作,一台臺高端晶片清洗設備在此誕生。這樣的生産環境,南軒科技公司副總經理軒轅雲喜之前想都不敢想。

2017年,原本在北京通州發展的南軒科技到了需要建設更高標準、更大規模生産基地的時候,購買新地塊建廠迫在眉睫。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勢,公司在北京周邊考察了一圈,最終相中了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這裡從北京開車一個小時就到,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有中關村的團隊提供配套服務,讓我們感覺心裏有底。”軒轅雲喜説。

從北京到寶坻,別看只隔了不到百公里,但一開始,辦理各種事項也讓企業有著“兩眼一抹黑”的顧慮。“比如我們在北京已經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但開辦了天津分公司,當時還需要再申報資質。天津對高新技術企業是什麼政策、什麼要求,我們都不太清楚,全靠中關村的企業服務‘管家’手把手幫我們操持。”軒轅雲喜舉例。

還有一件更讓他著急的事兒。

北京那邊的老廠要騰退,天津這邊的新廠還沒建,但生産不能停,怎麼辦?中關村團隊貼心地幫企業在周邊物色了一處廠房,可以短期租賃扛過“過渡期”。與此同時,為了幫助企業更快地建起生産基地,科技城壓縮審批時限,克服疫情影響,日夜趕工,原本預計兩年才能建成投用的生産基地,僅用時一年就建成了。

如今,新基地生産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比過去在北京的規模擴大了近4倍。同時,企業還投入資金升級了多套自動化設備,引入外籍專家,打造潔凈車間。軒轅雲喜感嘆:“我們‘搬’得恰是時候,正趕上這兩年國內積體電路産業加速發展,公司也跟著拔節生長,過去年合同額只有幾千萬元,到去年合同額漲到了3億元,今年預計能突破5億元。”

中關村基因移植科學城

“北漂”多年,隨著天澤電力在天津設立分公司和生産基地,車間裏的老組長苗紅強終於拿到了天津戶口,並在寶坻買房安了家。

“現在就在家門口上班,周邊便民商超、咖啡廳、餐廳漸漸都有了,休息的時候還能去公園步道溜達溜達,生活特別愜意。”車間裏打拼10多年,老苗終於在這座新城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和老苗一樣,公司不少技術人才都在天津落了戶,這得益於科技城的一項人才政策創新。

天澤電力天津分公司總經理張承輝説,之前不少企業骨幹人才受制于年齡、學歷、社保等問題無法落戶,在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推動下,人才政策歷經三次創新突破,最終為科技城內一批重點企業打開了“綠色通道”,允許核心人才破格完成落戶。

人才落戶,只是科技城內孕育政策創新的一個縮影。主管企業服務的張立健每年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蒐集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形成一份政策申請報告,向寶坻區有關部門“要政策”。“比如最初,企業在北京認定的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資質,在天津需要重新認定,但兩地不斷溝通協調,如今一些資質已經實現了互認。”張立健介紹,截至目前,科技城已累計在降低土地成本、審批改革、資質互認、廠房分割銷售、鼓勵科技創新、資金支援、人才引進、職工購房、保障子女教育等9大方面實現了40余項政策突破。

政策創新的同時,中關村的基因也深深根植于科技城,一整套“類中關村”的服務模式和産業生態環境加速構建:建立金融超市,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援;成立産業基金,為優質孵化項目提供資金支援;打造綜合服務中心,使企業足不出戶就能辦理60多項行政許可業務……

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已完成一期4.1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開發建設,二期5.2平方公里已啟動建設。

初夏時節,科技城裏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未來,一幅宜居宜業的新圖景將在這裡緩緩展開:南開中學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學校正在建設,大型商業綜合體、優質醫療資源引進等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抓機遇,借東風,一座有高精尖産業、有生活、有煙火氣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正在快速崛起。

【親歷者説】

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達

從“畫圖”到“趟路”

2013年至今的10年間,天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達沒離開過中關村,卻在京津冀轉了一大圈。

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來到北京中關村時,劉漢達正在中關村發展集團戰略部工作。之後一年,他開始投身於集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規劃編制工作,成為參與項目設計的“畫圖者”。

“這段經歷是相當寶貴的。”劉漢達坦言,這讓他站在全局角度,對於中關村在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方面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思考。到了2016年,他先後在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公司、中關村合肥項目、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有限公司任職,研究過天津寶坻、河北雄安、涿州、正定等中關村合作項目,變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實踐者、“趟路人”。

2020年他調到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工作時,這裡還是一個“大工地”。“當時還沒有一棟樓建成,最基礎的道路配套都沒有建好。”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把北京的優質創新項目吸引來?劉漢達有著更長遠的思考:“要讓中關村的團隊來,不是單純招商,而是要搭建生態。産業生態好了,好項目自然紛至遝來。”

然而,優質生態的營造並不是簡單復刻中關村的服務模式和經驗那麼簡單。“真刀真槍,趟一腳泥!”這是劉漢達成為實踐者後的感慨。“親身實踐就是往下扎,去解決很多實際困難。”在劉漢達看來,兩地的協同,很多時候是從觀念、理念的協同開始的。“我們在北京,已經享受到了很多先行先試的政策,大家對於一些高風險、前沿的領域,理念也都是非常開放的。換一個地方,有些理念需要我們逐步去溝通、爭取,進行政策的創新、突破。”

如今,隨著一期4.19平方公里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完成,劉漢達對於科技城的産業發展定位也有了更精準的認知。在他看來,北京有著人才、科研、政策等優勢,但也存在著工業用地有限、成本高等不足。而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北京高端研發之後的配套生産需求,這也正是科技城發力的主要方向。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6年如何崛起一座新“村”?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給出答案
來源:北京日報2023-05-26 13:40:27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作為北京中關村在京外的首個重資産投資項目,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並於2017年年初在寶坻破土動工。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