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創新之城“奔騰”密碼

來源:合肥晚報 2020-01-03 08:31:24

2019年12月29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分別公佈《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9》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記者獲悉,合肥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中,位居全國第10位。

據了解,《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對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進行了分析評價,結果顯示,深圳、杭州、廣州、南京、武漢、蘇州、西安、長沙、廈門、合肥等城市排名前10位。報告表明,這些城市創新資源豐富、創新生態良好,科技創新有力支撐經濟、社會、民生發展,創新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是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工作內容,採用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等權威部門的統計和調查數據,此次是系列報告的第一次公開發佈。

其中,評價報告對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進行分析和比較,包括創新基礎和創新特色兩個一級指標,創新生態、創新投入、創新産出等8個二級指標,32個三級指標。監測報告則反映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活動的客觀數據。

解析創新之城“奔騰”密碼

此次評價報告公佈後,“為什麼又是合肥?!”的好奇再次涌上人們心頭。實際上,自2010年合肥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以來,經過多年努力,合肥科技創新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梳理此次評價的關鍵指標,我們不難發現,在創新基礎上,合肥不斷增強著“兵力”;在創新産出上,合肥持續迸發突破性成果;在創新生態上,合肥更讓創新之風吹進了千家萬戶。

創新能力指標解碼之創新基礎建成大科學裝置最集中城市之一

強大的創新能力,需要紮實的研發基礎條件,在這一方面,如今的合肥,“雄兵”匯聚。

實際上,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原電子工業部16所、38所、43所等高校院所的相繼遷入,已為合肥的創新“蝶變”打下了堅實基礎。緊跟時代發展,借助“城校共生”的“姻緣”與“省院合作”的契機,這些實力雄厚的高校院所,不斷為合肥的創新之路注入新的活力。

進入新世紀,合肥更加快了創新基礎建設的步伐,隨著2017年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來,圍繞資訊、能源、健康、環境等領域,合肥開展的一大批重大創新平臺和工程建設,不斷取得突破。

記者從合肥市科技局獲悉,目前,作為安徽科技創新“一號工程”的量子創新院主體工程已全面封頂;類腦智慧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已投入運作;先進計算中心、人工智慧平臺等創新平臺穩步推進;離子醫學中心預計將於今年年底竣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也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啟動運作。此外,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為依託而建立的中科大先研院,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術創新工程院、合工大智慧製造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協同創新平臺,也持續發揮著科技資源集聚和整合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也已成為我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建成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全超導托卡馬克三個大科學裝置,正在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此外,還將建設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和未來網路實驗設施等多個大科學裝置。這些大國重器,將為原始創新提供不竭動力。

創新能力指標解碼之創新産出科技成果在世界舞臺彰顯實力

一系列高校院所、平臺、裝置等科研基礎條件的建設佈局,讓合肥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之城。依託科技“雄兵”,近些年,在我國乃至世界的創新成果“舞臺”之上,更時常響徹著“合肥聲音”。

在原始創新成果方面。近些年,“小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電漿體運作,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作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科學島”自主研發的緩衝拉桿,兩次助力中國“飛天夢”;癌細胞“狙擊槍”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項目明年即將開展整機測試,預備進入臨床實驗。

同時,在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的長期艱苦攻關下,我國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7年,“墨子號”發射升空,在國際上率先開展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等關鍵技術研究;2019年12月30日,“墨子號”首次在濟南實現與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對接,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了重要突破;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也已開通,並實現了量子通信視頻會議。

依託科研基礎,合肥在産業創新上也持續發力,為經濟社會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這裡,誕生了世界首款多語種實時翻譯機;研發出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太赫茲人體安檢儀等。同時,合肥的新型顯示、機器人也列入國家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新能源汽車、智慧語音、太陽能光伏、公共安全等産業技術保持國內領先。全球首條最高世代線京東方10.5代液晶顯示生産線順利量産;積體電路産業複合增長率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産業在全國累計推廣總量突破21.8萬輛。

創新能力指標解碼之創新環境“養人”之城讓創新之風勁吹

一座城市,何以被眾人稱為“創新之城”?除了實力雄厚的科研基礎和舉世矚目的突破成果,條件優渥的創新環境,是一項關鍵因素。

記者從合肥市科技局獲悉,僅去年一年,合肥市就先後出臺了《合肥市軟科學研究項目實施細則》、《合肥市科技信用管理辦法》、《合肥市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考核辦法(試行)》等7項創新配套政策,不斷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同時,持續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目前,針對初創型企業,合肥有1460家企業進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行列;針對成長型企業,培育出科技小巨人企業158戶,支援研發項目79個,累計帶動企業研發投入10億元;針對成熟型企業,支援企業建設各類高水準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融資上市。

作為一座“養人”的城市,合肥通過一系列科研設備的建設與引進,以及人才政策“20條”、人才發展“6311”工程等一系列優厚人才政策的出臺實行,形成了強大的人才“磁場”。目前,合肥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相關專家近900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近1400人,在肥服務的“兩院”院士約130人。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國城市”評選中,合肥更是曾連續兩年躋身前三……在新時代,各類人才正加速匯聚,為未來新一波的科技與産業進步,積蓄著能量。

此外,一大批面向市民的地標性科技場館也在這座城市相繼落成與建設。2019年4月,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安徽創新館正式開館,該館將著力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市場,並承擔著安徽科技創新展示窗口的功能。去年12月26日,總建築規劃面積達50000平方米的合肥科技館新館(自然博物館)也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後,該館將向公眾提供形式更為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的科學傳播內容。創新之城的“春風”,在吹往世界舞臺的同時,更將吹進這座城市的千家萬戶。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解析創新之城“奔騰”密碼
來源:合肥晚報2020-01-03 08:31:24
2019年12月29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分別公佈《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9》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記者獲悉,合肥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中,位居全國第10位。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