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莫忘古建築保護

來源:南方日報 2019-09-02 09:48:23

原標題:城市更新莫忘古建築保護

“早在七八年前,政府便已規劃要對夏街村進行連片改造,而改造的範圍約達63.63公頃。在廣州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動計劃中,夏街與新何、東華等5條村赫然在列。”近日,在增城搞了十多年規劃工作、一直在參與當地古村活化的武文溥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如果現在還不吁吁社會各界加大對這條千年古村的關注,該村上百座古民居、祠堂、門樓和古廟等歷史建築,很可能將面臨巨大破壞。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正式實施,以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開始進入城市更新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隨著一大批社會資本紛紛搶灘這場萬億級的改造開發盛宴,廣東珍貴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應該如何在城市更新中避免破壞,也引起了一些有關政府部門、學術團體和社會機構的擔憂。

增城千年古村被納為“三舊”改造範圍

廣東是嶺南文化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中國近代民族革命策源地,也是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交匯地。廣州增江河西岸的大片古村落,被武文溥等鄉村規劃志願者譽為一本活著的嶺南歷史文化教科書。

被麻石大街貫穿全村的夏街,是增城最大的城中村,亦是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夏村人世代以耕讀傳家。這座千年古村,至今仍聚集著上百座清末建成的民居古宅,10座已列為不可移動文物的祠堂、門樓、古廟。14年前,武文溥大學畢業後正式來到增城區城鄉規劃與測繪地理資訊研究院工作,參與新農村規劃、美麗鄉村建設、深入鄉村調研的過程中,他發現增城居然還存在一批歷史建築保存不錯、空間格局比較完整的古村,這跟他在其他一些“新村”所看到的新房建起一片又一片、新村規劃卻找不到半點影子的現象形成了強烈對比和反差。難得見到如此原生態的傳統建築群落和村民居住空間,武文溥的內心馬上升起了一股想要努力借助自己專業知識去帶動村民守護好這些資源和環境的衝動。

不過,讓他“感到遺憾”的是,即使像夏街這樣的古村,大量的老房子要麼空置,要麼出租給外來打工者使用,由於年久失修,有的外墻、屋樑已開裂,有的屋頂雜草叢生,有的被亂改建。“像夏街這類古村落,若無法活化利用、不産生新的使用價值,遲早會自然消亡。

事實上,記者在現場看到,多棟原本矮層的歷史建築已經被村民自主拆建成“高層”的小産權房。而隨著今年廣州城市更新工作加速推進,與夏街類似的一批古村落亦引起一些社會有識之士的高度關注。

大拆大建給文化遺産保護帶來壓力

記者了解到,舊廠房、舊村莊、舊城鎮“三舊改造”已經成為廣東城市更新的推進器。不過,在“三舊改造”不斷推進的同時,也給一些城市原有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帶來了壓力。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專家丁卓明對各地市“三舊”改造中的實際案例進行過深入研究。她發現,建設性破壞已經成為影響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主要問題。尤其是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由於政府、企業(開發商)、産權人、利益相關人等的利益協調機制不暢,週期過長、資金短缺、活化門檻高而造成的更新改造動力不足,公共參與不足等,都會嚴重阻礙到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産的保護。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規劃與設計專委會主任委員馬向明表示,在舊改工作發展的初期,由於缺乏系統性政策引導、政府監管不足,參與進來的市場主體都以商品房開發為主。特別是隨著城市的擴張,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由於房産收益率高,在這一更新階段,大部分的土地更新項目以商品房開發為主,村民、開發商與政府在“舊改“博弈的過程追求利益最大化,由此也在一些地方的項目中出現了歷史文化資源破壞、公共服務設施不足等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的村民對是否應該保護本村的歷史建築似乎還未形成共識。此前,廣州海珠區瀝滘村便發生過村民聯名上書政府,反對將自己的家宅列為歷史建築的風波。在增城區的夏街村,舊改項目儘管目前尚未正式啟動,但由於個別村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自主把老建築拆建成小洋樓的現象亦比比皆是。

當然,馬向明指出,也有很多城市更新項目在處理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關係上做得不錯。譬如2007年,廣州天河區獵德村開始城市更新改造,採用“政府主導,村民為實施主體”改造模式,由村股份公司與區政府合作。改造後,風貌、地價、綠地等設施均有了巨大的提升,同時保留了傳統民俗文化及林氏祠堂、梁氏祠堂等傳統建築。

以微改造推動歷史風貌建築保護修繕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教授日前指出,城市更新的形式不再僅是簡單的“拆除重建”,也包含了歷史街區活化、環境綜合整治、建築功能改變等多樣性的更新活動。在他看來,城市更新應該設定清晰的文化目標,建成環境包含的文化屬性代表著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據了解,微改造是在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建築局部拆建、建築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活化,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實施城市更新,深入挖潛“三舊”項目特別是舊村歷史文化底蘊,推動歷史風貌建築保護修繕,促進公共空間微更新,改善公共環境,提升社區業態。譬如,廣東這些年實施的恩寧路(永慶坊)、黃埔古村、泮塘五約、麻涌鎮古梅鄉韻、東華里等改造,就把文旅元素有機融入到“三舊”改造項目,重視保留歷史建築與特色景觀,修復文保建築,保留原有街巷肌理,提升老區環境品質,通過引入新産業,促進改造區域産業多元化發展。

而記者在廣州市有關部門最近發佈的31條粵港澳大灣區歷史文化遊徑線路中看到,“夏街村古驛道-石王廟-增城革命烈士紀念碑-增江畫廊景區”赫然在列,面對夏街村即將迎來的舊改項目,這一定程度上也相當於提前為該村的上百座歷史建築上了一道保險。

應制定一套強有力的前置制度

不過,在舊改過程中,如何確保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嚴格有效的保護,仍然不容忽視,在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專家看來,政府很有必要為城市更新中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制定一套強有力的前置制度。

而就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丁卓明認為,影響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政策障礙還不少。譬如,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統籌不足,管理流程中缺乏關鍵環節的管控,管理部門間缺乏必要聯動機制,活化利用存在技術、制度及利益平衡等的政策障礙,立法、監督管理機制、資金保障等各項保障措施都亟待健全。

她建議,應該加強“三舊”改造中歷史文化保護的規劃管理,完善“三舊”改造中歷史文化保護的配套政策,同時要完善創新,鼓勵合理利用,加強“三舊”改造中歷史文化保護的實施管理,加強保障措施等。在她看來,各市在組織“三舊”改造規劃修編或編制“三舊”改造單元規劃時,就應該加強對各類保護對象的保護措施、保護區劃等內容的審查,同時對文化遺産的原址保護,建立補償機制與獎勵機制,例如對提供歷史文化保護的“三舊”改造項目,在滿足公共配套設施、公共空間用地安排並符合有關技術標準的前提下,對原批准的容積率進行適當調整,獎勵一定建築面積。若城市規劃確定不適合在“三舊”改造範圍內進行容積率獎勵,在符合城市規劃相關要求的情況下,可視具體情況實行異地轉移補償。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城市更新莫忘古建築保護
來源:南方日報2019-09-02 09:48:23
如果現在還不吁吁社會各界加大對這條千年古村的關注,該村上百座古民居、祠堂、門樓和古廟等歷史建築,很可能將面臨巨大破壞。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