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三個維度”深耕海洋

來源:經濟日報 2019-05-13 10:32:18

原標題:在海洋科技高度、産業融合深度、帶動輻射廣度上形成獨特優勢——

青島“三個維度”深耕海洋

青島堅持以創新引領海洋發展,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産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海洋産業深度融合

因港而興的青島,海洋産業一直是其優勢所在,其海洋生産總值三分天下有其一。今年以來,青島市海洋産業大項目頻頻動工,已有總投資2520億元的124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涉及船舶與設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等多個海洋産業。同時,海洋基礎研究和尖端科技成果也是捷報頻傳,彰顯了青島這座“海洋名城”的蓬勃活力。

“要堅持以創新引領海洋發展,集聚國際一流的海洋科研機構、人才和要素,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産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搶佔海洋科技創新制高點。”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説。目前,青島在海洋科技高度、産業融合深度、帶動輻射廣度上,都已形成了獨特優勢。

科技創新高度

作為我國海洋科研重鎮,青島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優勢突出。全市涉海科研機構26家,佔全國的19%,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佔全國的33%,全職涉海兩院院士約佔全國的28%,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得天獨厚的技術支撐和人才基礎,是青島海洋科技從“跟跑”到“領跑”的堅實保障。在位於青島藍谷的天津大學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理事長劉耀昌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們自主研發的“海燕”萬米級水下滑翔機最大潛水深度達到了8213米,刷新了世界紀錄,並且創下了連續工作119天,續航里程2272.4公里等新紀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曾經創造了世界上同類型潛水器最深紀錄,在“蛟龍”號維護車間,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丁忠軍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打造陣容強大的“蛟龍”家族,“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已投入使用,我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研製工作已經啟動,預計研製工作將於2020年完成”。丁忠軍説,我國必須建造更多面向科考、資源開發、救助打撈、深海探險、電影拍攝、觀光旅遊等多個領域的深潛器,才能真正實現“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目標。

著眼于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系統性、整合性科技創新的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更是在一大批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實現了突破,也贏得了世界海洋科學界的尊重。“我們系統闡明瞭全球變暖對熱帶海—氣相互作用的調製機理;在南海與西太平洋多尺度動力過程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突破;我們還引領了國際海水養殖動物基因組學研究、海水種子工程和藍色藥庫的發展;構建了近海生態災害與生態系統健康研究平臺,建立了改性黏土赤潮治理技術與方法體系,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説。

此前發佈的《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顯示,青島海洋科技投入産出效率居全國首位。與此同時,第五次國家技術預測結果顯示,青島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在全國佔比達到44.4%,發展優勢明顯。

産業融合深度

在和煦的春光下,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內一片忙碌:在中海油青島海工生産工地上,近百台履帶吊、汽車吊拔桿林立,工人們為正在建造的多個浮式生産儲油卸油裝置項目,緊張有序地組裝著各類海工裝備模組。一墻之隔的中石油青島海工生産基地同樣忙碌,海油工程導管架建造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進入2019年,兩家企業訂單不斷,涉及金額超過100億元,生産訂單已排滿未來兩年。

與這兩家企業一起忙碌的,還有數百家船舶製造與海工裝備産業鏈企業。在海西灣,已然形成了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為龍頭,從大型船舶主機曲軸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發動機、船舶電力推進系統、港口及船用機械等完整産業鏈和産業配套能力的大型産業集群。産業深度融合,使這裡不斷創出“世界之最”:全球最大的40萬噸級新型礦砂船;世界最大噸位級海上浮式生産儲卸油裝置;世界首座半潛式智慧海上漁場……都是從這裡駛向世界。

不僅僅是産業配套,檢驗檢測平臺的搭建也讓融合更加深入。“沒有檢驗檢測,産業化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已經建起了國家海洋設備品質檢驗中心、海洋水下設備試驗與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海洋設備重大産品研發和試驗檢測平臺三個國字號創新平臺。”青島海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宇告訴記者,過去中國檢驗檢測的標準、方法、技術和裝備都十分落後,成為中國海洋裝備産業升級的“卡脖子”環節,現在青島海檢集團已能提供5700多項檢測服務,檢測技術、方法和裝備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在研發、製造、運營維護三個環節實現了一站式服務。

産業融合深度還體現在全新體系的建立和與最新科研平臺的對接上。因採集難、培養難、篩選難,海洋藥物研發受到嚴重制約,目前全球批准上市的藥物有幾千種,但其中的海洋藥物只有十多個。青島藍谷通過建立科學考察船共用平臺,解決了採集難問題;通過整合5個國家20多個團隊實施的“中國藍色藥庫開發計劃”,將從包括“蛟龍號”帶回的新化合物在內4200萬個化合物中篩選發現新藥物;採用超算虛擬+高通量技術,徹底解決了傳統研發手段篩選難問題,使篩選效率提高了上千倍,僅用兩年時間就發現了數百個具有成藥前景的海洋化合物,相當於用2年至3年就走完了過去需要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這種深度融合將為産業帶來飛躍式發展。

輻射帶動廣度

位於青島市市南區的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産研究所,是中國水産養殖研究的科研勁旅,由黃海水産研究所技術攻關的“兩條魚”——大菱鲆和半滑舌鰨,建立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溫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廠化養殖模式,在山東、遼寧、浙江、江蘇、福建等沿海省份名氣最大。目前,大菱鲆已形成了年産值超過45億元的大産業;半滑舌鰨現在每年産量可達到1萬噸,産值近20億元。

“北到鴨綠江,南到海南三沙,都有我們的合作項目。”黃海水産研究所副所長李健告訴記者,他們的科技服務合作覆蓋15個省市區,還在全國各地建立了36個院士工作站、掛牌科研基地100多家,每年的科研成果轉化都有300多項。

青島在海洋危害處理上的科技成果也惠及全國乃至世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發了改性黏土治理有害藻華的應急處置技術,是目前國際上能夠大規模應用的少數幾種方法之一,具有快速、安全、高效等特點,針對赤潮等有害藻華種類目前已研發出十幾種不同類別的改性黏土。近年來,先後應用於北京、廣州、深圳、上海、廈門、廣西等重要水域,成效顯著。前不久,這種改性黏土又開始在美國和智利的赤潮治理中大顯身手,被譽為來自中國的“赤潮滅火器”。

作為國內唯一的綜合性海洋設備第三方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國家海洋設備品質檢驗中心也已做到了輻射全國。記者在海檢中心水下設備實驗室看到,這裡正在為總部在山東煙臺的山東航太電子技術研究所某型號水下機器人檢測外殼耐壓性能。“我們正在使用深水環境模擬高壓艙,對河南騰飛高分子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多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潛水外壓容器作靜水外壓試驗及壓潰試驗。我們與河南騰飛公司已經合作很多次了。”國家海洋設備品質檢驗中心水下設備檢測實驗室主任劉太元告訴記者,“目前我們的服務對象遍及十余個省市。”

青島因擁有海洋科研和産業領域的優勢,已成為全國海洋科研院校集聚和輻射的基地。“我們落戶青島之初,學校給我們的定位就是長江以北科研服務戰略的支點,要求我們立足青島、涵蓋山東、輻射周邊。”武漢理工青島研究院院長林慧告訴記者,他們落戶青島以後,便派出科技特派員,到周邊城市的企業蹲點調查,了解科技需求,然後根據需求組織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攻關。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山東青島“三個維度”深耕海洋
來源:經濟日報2019-05-13 10:32:18
青島堅持以創新引領海洋發展,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産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海洋産業深度融合。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