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在海南儋州石花水洞地質公園,導遊為遊客講解溶洞的奇石知識。目前,該景區正全力做好開業前的準備工作。記者 袁琛 攝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時無法開園,我們正抓緊時間修煉‘內功’,等待市場回暖。”3月16日,在位於儋州市雅星鎮八一居的石花水洞地質公園,景區經理洪莉雲檢查園內基礎設施並組織工作人員開展線上培訓。
近日,農墾旗下省桂林洋熱帶農業公園、石花水洞地質公園、儋州藍洋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和海南農墾博物館共4個研學基地入選我省第二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名單。這一消息,令洪莉雲對疫後旅遊市場信心倍增。
眼下,研學旅行已成為一大“熱詞”,“旅遊+教育”融合發展市場前景廣闊。資源豐富、品牌獨特的海南農墾企業正發力探路研學旅行,力爭打出海墾品牌。
遊學結合讓資源成資本
“紙上得來終覺淺,走出教室親眼看過親身體驗,學生才更有感觸和收穫。”説起去年12月在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開展的研學之旅,海口市東山中學生物老師茂輝稱讚連連。他認為,通過研學旅行,課本裏的無土栽培、立體種植以及瓜果生理結構等抽象生物知識直接展示在孩子們眼前,他們能獲得“活生生”的自然教育體驗。
“增加體驗性,實現遊與學深度結合的重點,才能讓園區豐富的旅遊資源成為研學資本。”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事業部行銷經理付麗華介紹,園區定位“自然生態”教育,重點展示農業科技和農耕文化,根據自身資源針對性地設計體驗課程,例如讓學生在高科技種植大棚體驗種植和採摘過程,走入高山村和共用菜園體驗晴耕雨讀的農耕文化,並在園區操作智慧化割膠系統等,“要讓學生在研學過程中,既能接地氣,又懂‘黑科技’。”
而在海南農墾博物館,管理方在開展研學旅行時,摒棄以參觀為主的做法,結合自身實際,設計了讀書分享會、博物館尋寶、繪説文物、爭當小講解員等一系列體驗性高、趣味性強的具有科普意義的研學課程,讓學生們充分感受海南農墾歷史,從而達到遊與學的深度結合。
特字當頭講好研學故事
隨著研學市場的進一步火熱,各類研學産品百花齊放。洪莉雲認為,與其推出“大而全”的研學産品,不如為師生們送上“小而美”的體驗,即緊扣園區自身資源,打造特色化的研學遊覽路線,推出高含金量,能展現專業知識的課程以及營造高品質的教學環境。
“比如我們圍繞地質地貌特色,邀請多家專業機構的專家團隊共同設計專業性強、趣味性足且具科普意義的解説教材和體驗環節。”洪莉雲介紹,園區還配備了小型博物館、實驗室等基礎設施,目前正進一步完善。
“在設計研學産品時,還可融入地方特色。”海墾旅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石向榮介紹,儋州藍洋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在課程設計時充分融入了當地民俗和文化。
“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還考慮通過精細定制,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付麗華説,推出精細化定制服務,能夠進一步擴展研學活動的深度和體驗性,並增加研學産品的特色性。“一方面,可以根據小班化的日常教學需求,推薦更具針對性的研學課程,還可和高校合作,邀請專家開展線下體驗講壇等。”
多方聯動打出海墾招牌
“隨著我國居民家庭收入穩步增長以及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旅遊+教育’深度融合的研學産品將越來越受到用戶的歡迎。”石向榮表示,目前,該集團正積極對接各地教育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課程設計,打造具有海南農墾特色的品牌化研學基地。
如今,海南農墾的各類旅遊、産業資源十分豐富,呈現出多樣的研學業態:海南省農墾五指山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嘗試推出“尋茶探秘,採茶品茗”為主題的研學産品,將茶園變課堂,工廠變考場,讓學生體會一場與茶相遇、相識、相知之旅;海墾母瑞山農場公司推出紅色旅遊研學産品,讓學生們感受“23年紅旗不倒”的革命歷史……
下一步,海南農墾各企業將結合自身資源和優勢,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模式,打造特色化和差異化研學産品,同時打造點線連接、區塊結合的産業發展格局,形成産業集群,打造海墾特色研學品牌。
今 日 要 聞
MORE關 注 我 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