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海東:培育六大産業集群 呼和浩特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做文章

發佈時間:2024-03-11 10:20:00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時間:2024年3月9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24全國兩會“向‘新’而行”系列訪談。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為應對經濟回升向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各地紛紛以創新驅動發展,培育新經濟增長點。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是如何通過新政策、新措施佈局未來産業、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本期節目特邀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與網友們進行交流。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攝影:鄭亮)

中國網:能否請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呼和浩特市?這次到北京參加兩會,您帶來了哪些建議或議案?

賀海東: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這裡北依大青山、南臨黃河灣、懷抱敕勒川,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0多萬,是一座人口和面積“不大不小”、氣候怡人“不冷不熱”、平均海拔“不高不低”、距離北京“不遠不近”的美麗青城、草原都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

這次參加全國“兩會”,我重點圍繞“科技創新”提了建議,主要是基於考慮內蒙古的功能定位、産業佈局,以及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現在內蒙古無論是科技創新的能力、科研經費的投入、科研平臺的打造、科技人才的引進培育,包括科技氛圍的營造等,都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有差距,與我們的産業發展需求不匹配,與先進地區相比也明顯落後。為此,自治區黨委提出實施科技“突圍”工程,就是要“打破現狀、擺脫困境、殺出一條血路”,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轉化為推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

中國網:認真聆聽了李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感受如何?其中哪些方面讓您印象比較深刻?

賀海東:通過認真聆聽和學習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的感覺,《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了新發展理念,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政治站位高、謀劃發展實、為民情懷濃,是一個彰顯決心、提振信心、凝聚人心的好《報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質生産力”。“新質生産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且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第1項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3月5日下午,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又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目前,呼和浩特也在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積極謀劃傳統産業的升級、新興産業的壯大、未來産業的佈局。重點培育的“六大産業集群”,其中,乳業圍繞“育好種、種好草、養好牛、産好奶、建好鏈”,以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業産業園以及上下游配套産業為重點,加快推動“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邁進;電子資訊技術産業圍繞“儲、算、輸、研、造、用”,推動演算法、算據、算力全産業鏈發展,打造“中國雲谷”和中國綠色算力中心;生物醫藥産業圍繞生物疫苗、生物發酵與制藥、中(蒙)醫藥3條産業鏈,加快向高附加值成品藥、製劑、大健康方向拓展;新材料和裝備製造産業圍繞光伏、半導體2條産業鏈,打造“中國半導體硅材料之谷”;新能源産業圍繞“風、光、火、氫、儲”全産業鏈,打造新能源消納利用示範區;現代化工産業圍繞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焦化工、氯鹼化工、硅化工5條鏈,打造精細化工示範區。我們還正在加快佈局“未來産業”,瞄準未來資訊、未來空間、未來材料、未來健康、未來能源5大領域,重點發展人工智慧、商業航太、低空經濟、新一代半導體材料、生物工程等未來産業,目前已經佈局了東方超算AI算力、韋加無人機智慧製造、參零陸零超級電容及軟碳材料、華域幹細胞生物技術等一批重點項目。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生産力迭代升級的必然選擇,我們一定沿著這個方向堅定不移走下去,全面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網: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呼和浩特市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支撐呼市經濟社會快速恢復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賀海東:過去一年,是呼和浩特發展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主要經濟指標達到十年來最高水準,經濟總量在省會城市中排名上升1位,在全國百強城市中由98位上升到88位。取得這樣的成績,關鍵在於我們有明確目標的引領,圍繞自治區“走在前、作表率”要求,我們錨定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要在全區保持前位、在省會城市保持前列,經濟總量要在全國百強城市更進一步的目標;我們有利好政策的保障,自治區出臺支援呼和浩特市高品質發展意見、國務院出臺支援內蒙古高品質發展意見,給我們帶來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我們有重大項目的帶動,連續3年實施了重大項目“雙一千”工程,華為雲、阿特斯、合盛硅業等一大批引領發展的“高精尖”項目密集落地建設;我們有優勢産業的支撐,培育形成的“六大産業集群”,結構優、層次高、科技含量足。這些因素,有力支撐了呼和浩特用最短時間克服疫情影響,以最快速度實現高速增長,並且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和深厚的發展後勁。

中國網:您剛才也談到新質生産力,具體來説,呼和浩特在發展新質生産力過程中,政府發揮怎樣的作用?

賀海東: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作為地方政府,我們要在科技投入、平臺建設、産業創新、人才引育等方面進行突破。“科技投入”方面,在政府“真金白銀”投入的基礎上,通過實施“雙倍增、雙提升”、規上工業企業科技創新“三清零全覆蓋”專項行動,引導鼓勵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平臺建設”方面,實體化運作好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申建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動物疫苗創新中心、半導體材料創新中心、益生菌共性技術研發中心;“産業創新”方面,圍繞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能源、化工等傳統産業,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圍繞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研發製造攻關;圍繞低碳能源、前沿材料、空天等未來産業,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爭取儘快實現一兩個領域的破題;“人才引育”方面,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則,持續加大院士培養、頂級專家和高層次人才以及科研團隊的引進力度,在新一輪競相發展中贏得主動、搶佔先機。

(本期人員:責編/文案:韓琳;記者:白璐;攝像:王一辰;後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