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喜玲代表:推進壩上地區濕地保護修復

發佈時間:2024-03-11 14:15:38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加快張家口推進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讓壩上地區濕地生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河北省張家口市與北京市“山同脈、水同源、氣相通”,肩負著為首都保水源、阻風沙、送清風的重任,是守衛首都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長期以來,張家口以濕地保護修復為突破點,推動首都“兩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濕地保護修復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當前,壩上地區濕地保護修復仍面臨自然補水不足、與農業生産有衝突、資金投入缺口大、濕地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機制不完善等情況,亟須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並採取措施。”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長梁鄉大石砬村黨支部書記孫喜玲代表説。

為加快張家口推進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讓壩上地區濕地生態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孫喜玲提出了5項建議。

一是拓寬多種補水渠道,確保濕地匯集充足水源。建議國家立足我國濕地資源類型多、分佈廣、區域差異明顯的實際,根據濕地水源補給量出臺分類指導的支援政策,特別是針對張家口地區沒有大型江河湖泊分佈的實際,給予特殊政策支援。建議從國家層面加快完善跨省協作機制,加大對濕地上游流域斷流面共建共治,制定多種補水機制,提升濕地公園補水蓄水能力。

二是健全統一運作機構,切實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建議結合首都“兩區”建設實際,將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白洋淀濕地自然保護區、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等機構提檔升級,從國家層面探索建立跨省、跨區域的統一協作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跨省合作機制不暢通等問題。

三是持續推進農業節水,促進濕地保護良性迴圈。建議國家在濕地保護和地下水壓採政策制定上統籌兼顧,制定水澆地壓採政策時將濕地周邊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區域確定為綜合治理重點區域。制定濕地保護政策時應結合地下水壓採補償政策,建立濕地保護補償機制,將濕地周邊因實施環境治理項目受到損失的所有權人納入補償範圍。同時,建議國家考慮在張家口壩上地區開展濕地旅遊城市生態補償機制試點。

四是加速數據對接融合,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建議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為統一版本,對林草濕地資源進行數據對接融合,厘清林地、草地、濕地與其他土地範圍界線,儘快解決數據矛盾。通過對接融合,推動各類重點項目的順利落地,加快建設進度,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五是建立健全融資機制,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議充分考慮基層財政承受能力,合理調整濕地建設保護資金各級財政分擔比例,適度加大國家財政和省級財政投入比例。同時,建立多層次、多渠道融資機制,探索市場化融資模式,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從國家層面引導社會資本向濕地保護投放。利用社會集資、個人捐助等方式廣泛吸引社會資金,保障濕地保護開發健康可持續推進。(文:安璐、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