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畜牧業現代化發展新高地

發佈時間:2024-02-04 16:15:41丨來源:興安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2023年12月27日,是興安盟科右中旗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的開集日。一大早,周邊的養殖戶和牲畜經紀人蜂擁而至,運輸車輛進進出出,買家們遊走在各個棚圈之間,一樁樁交易在討價還價中達成。

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為當地及周邊客商和農牧民搭建起了交易平臺,縮短了運輸距離,拉動了科右中旗及周邊地區的經濟。“2023年,交易市場實現牛交易量19.3萬頭,牛交易額達18.4億元。”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總經理趙磊説。

2023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推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高品質建設興安盟現代畜牧業試驗區”。

建設牛羊交易市場僅是興安盟持續構築畜牧業現代化發展新高地的一個縮影。2022年,國家批復創建興安盟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的方案落地落實,為興安盟現代農牧業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興安盟立足資源稟賦、戰略定位,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調整優化産業結構相結合,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不斷加快現代農牧業高品質發展步伐。

2023年12月29日,在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巴彥高勒村,牧民劉宇和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養殖故事。

“我家有50多只羊,自從國家號召草畜平衡,我就開始舍飼養殖‘新品種’,效益反而提升了。”劉宇口中的“新品種”羊正是興安盟扎賚特旗在全旗範圍內推廣的“興安多羔羊”。劉宇介紹,這種羊生長髮育快,單只母羊可13個月2産,每産平均3隻羔羊,不僅減少了基礎母羊的飼養數量,還能緩解牧草消耗的壓力,每只羊凈收益達2000元,僅去年他就收益近10萬元。

走進“興安多羔羊”的“誕生地”——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000平方米的自動化現代羊舍內,一隻只小羊羔依偎在母羊身邊,技術總監劉學文正在查看新生羊羔的生長狀況。前不久,在2023年畜禽種業發展論壇中,杜美牧業被評為“國家羊核心育種場”,為當地肉羊良種繁育、養殖提供了新支撐。

“‘興安多羔羊’的主要飼料是玉米秸稈,興安盟是農業大盟,秸稈資源豐富,能夠滿足本地牧民因地制宜進行舍飼養殖增收的條件。”劉學文介紹,自2010年起,他就開始進行本地羊育種科研,已經為100家多羔羊生態牧場試點提供了優良品種、養殖技術和科技培訓,輻射帶動200余戶牧民發展舍飼養殖,推動扎賚特旗肉羊産業從數量型向品質型轉變,從天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

據了解,自興安盟創建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以來,已開工創建30個項目,完成投資29.7億元,並創新實施了全域獸醫社會化服務、高標準草原建設,創建了首個生物育種領域技術創新中心,杜美牧業、中農興安獲批國家核心育種場,一系列的試驗區創建構想、創新路徑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在興安盟科右中旗內蒙古華陽牛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屠宰加工車間,集屠宰、排酸、分割、速凍、包裝、入庫于一體的完備生産線映入眼簾,工人分工明確,將肉牛精細分割經過加工包裝後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的産品主要發往東北三省、廣東、福建等地,2023年5月啟動生産,總投資達2.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80個。”內蒙古華陽牛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治濤介紹,該企業肉牛主要來源於周邊養殖戶,接下來企業將與線上平臺對接,持續增加屠宰量。

同樣,作為“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的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為當地肉牛産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種源保障,當地的牛産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從2020年9月至今,該公司免費發放優質凍精16萬劑,配種基礎母牛6.2萬頭,已産牛犢3.7萬頭。目前,科右中旗肉牛養殖戶、合作社分別從2018年的1.5萬戶、200家增加到3萬戶、500家。

截至2023年11月末,全盟肉牛存欄量達147.18萬頭,同比增長12.31%,出欄量達43.33萬頭,同比增長34.54%。肉牛屠宰企業發展到1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70萬頭以上;奶牛存欄量達24.2萬頭,同比增長30.3%。全盟生鮮乳産量達67.9萬噸,同比增長28.3%;羊存欄達799.5萬隻,同比增長1.3%,出欄量達483.76萬隻,同比增長7.46%;生豬存欄量達71.97萬口,同比增長9.01%,出欄肉豬量達98.12萬口,同比增長78.55%;禽飼養量達3362.83萬羽,多項指標處於自治區前列。

“近年來,興安盟畜牧業得到長足發展,全盟牲畜存欄達1290萬頭只,肉牛和奶牛的比例明顯增加,肉奶産量大幅增長,畜産品保供能力明顯增強。《意見》的出臺,為興安盟畜牧業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將堅持改革創新,優化區域佈局,積極推進畜牧業標準化養殖,推動畜牧業集約化發展,加大投入和招商力度,引導産業鏈前伸後延,努力將興安盟打造成為全國畜牧業現代化‘試驗田’。”興安盟農牧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林説。(文: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