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正式啟動

發佈時間:2023-09-25 11:17:05丨來源:國家林草局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9月23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正式啟動。

9月23日,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正式啟動,這是繼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後,啟動的第三大戰役,標誌著三大攻堅戰全面展開。阻擊戰以“防風、阻沙、控塵”為治理目標,聚焦“風、沙、塵”的源區和路徑區,在重點風沙口、流沙入侵地、綠洲防護缺口等重點區域,部署實施14個重點項目,層層設防、步步為營,構築起點線面結合、多廊多屏交織、防治用全鏈條阻擊的主體框架,堅決打贏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打造“一帶一路”乾旱區荒漠化防治示範樣板。

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片區是古代“絲綢之路”和現代“歐亞大陸橋”的咽喉通道,涉及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4省區82個縣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60個團(場)。該片區氣候極乾旱,水資源匱乏,區域內沙漠、戈壁廣布,流動沙丘約佔70%,分佈有塔克拉瑪幹、巴丹吉林、騰格裏、古爾班通古特等六大沙漠和全國三分之二的風沙口,是我國北方風沙活動最為頻繁、災害最為嚴重的沙塵源區,是京津冀沙塵暴的國內主要策源地,是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的重點和難點地區。打贏阻擊戰,對推進新時代防沙治沙高品質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實施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要堅持保護優先和系統觀念,以水資源為剛性約束,建立沙漠邊緣與腹地、上風口與下風口、沙源區與路徑區協同治理的聯防聯治機制,以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為引領,在重點區域佈局重點項目,科學推進沙化土地綜合治理,確保沙源不擴大、不擴散,同等強度沙塵暴造成危害程度持續減輕。結合自然稟賦和地方實際,重點採取四大措施:一是全面保護荒漠植被和土壤結皮,實施沙化土地分類保護,建立各級各類保護地,劃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落實荒漠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提升荒漠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穩定性。二是在風沙流活動頻繁沙漠邊緣地區,實施鎖邊治理,建設防護林草帶,阻止沙漠擴張,保護好綠洲,構築生態安全屏障。三是對重點風沙口,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風速、阻滯沙塵,減輕對下游的風沙危害。四是建設綠洲防風固沙林體系,嚴控毀林毀草開墾,嚴禁超采地下水,維護綠洲內部生態穩定性。同時,加強區域內陸河綜合治理,實施生態輸水、生態補水及節水工程,保障生態用水。

在全面保護生態前提下,鼓勵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光伏風電基地,穩步推進光伏風電産業和防沙治沙融合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強化依法防治,加強沙化土地開發利用監督管理,杜絕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吸引鼓勵相關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防沙治沙事業,創新開發有關金融産品,推動生態保護與民生産業發展相輔相成、良性迴圈,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與綠色發展的適配性,形成多元化資金支援和投入機制。

來自國家林草局、甘肅省人民政府,以及國家能源局、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有關部門,甘肅、內蒙古、青海、新疆和新疆建設兵團林草部門負責同志,先後調研學習交流了古浪縣、民勤縣防沙治沙成就、經驗和模式,並參加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民勤昌寧西沙窩項目開工儀式,現場觀摩壓沙作業。

開工現場設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民勤縣處於巴丹吉林和騰格裏兩大沙漠的“握手區”,三面被沙漠包圍,民勤綠洲是阻止兩大沙漠合攏的“楔子”。一直以來,民勤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囑託,堅持系統觀念、規劃引領、內節外調、綜合施治,不斷探索創新政策機制、治理技術和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民勤實際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和一體化治理的新路子,形成了“週邊封育、邊緣治沙、內建林網”的全域生態治理體系,青土湖、老虎口等重點風沙口得到有效治理,乾涸了半個多世紀的青土湖重現碧波,在民勤綠洲週邊築起了一道長達300公里的生態屏障,減緩了巴丹吉林沙漠流沙南移速度,阻止了巴丹吉林和騰格裏兩大沙漠合攏,成為新時代我國防沙治沙的成功案例,涌現出八步沙“六老漢”、石述柱等一批治沙典型。

(來源:國家林草局宣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