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爾沁沙地織就治沙富民公路網

發佈時間:2023-09-20 15:37:26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9月的科爾沁沙地腹地,驕陽仍炙烤著荒漠。藍天白雲與黃沙綠草間,時而蜿蜒、時而筆直的穿沙公路宛如銀色絲帶,連接著無盡的美景。

“以路治沙”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創新舉措。通過對沙地進行切割治理,修建穿沙公路,既解決了人員機械物料運輸問題,又將沙地切割成若干治理單元。通過分類施策,在沿路兩側建設鎖邊林帶,在公路縱深採取飛播、封育等方式恢復沙區植被。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烏白路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項目區,參加第三屆大中亞地區林業部長級會議的各國代表們,頂著烈日,在道路兩側的草方格中種下棵棵幼苗,為打贏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8月12日,赤峰市在翁牛特旗、克什克騰旗同步啟動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赤峰市是全國、內蒙古防沙治沙重點地區,總沙化土地面積2661.9萬畝,佔全市面積的20.4%。

翁牛特旗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沙化土地面積719.82萬畝,佔總土地面積40.36%,佔全市沙化土地面積的25.23%,佔科爾沁沙地總面積的7.22%,共有8個蘇木鄉鎮、92個嘎查村位於風沙區內,沙區人口約14萬人,是赤峰市境內沙地分佈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難的地區。

以路治沙,依路致富。2021年,翁牛特旗投資1.27億元,修建了全長91公里、東西貫通境內科爾沁沙地腹部的穿沙公路——烏白公路,並配套投資1.4億元,實施烏白路沙地綜合治理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實施沙地治理28.8萬畝,預計在2024年11月建設完成。截至目前,項目已累計投入資金6012萬元,完成沙地治理14.2萬畝。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建立群眾利益聯結機制,優先聘用沙區農牧民,已吸納300人季節性務工,每人可增收6000—9000元。

早在2009年,翁牛特旗就進行了以路治沙的嘗試。2010年,建成全長32公里的圖哈線,按照突出“經濟效益、規模效應、品質管理、科技推廣”原則,完成沙地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面積21.7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25萬畝、飛播造林9萬畝、封山(沙)育林10.5萬畝,在飛播、封育區內完成夾設沙障2萬畝、液體膜地面處理技術應用500畝、架設圍欄6萬延長米。

工程重點打造了4個核心區。一是沿路兩側沙生植物帶建設區,建設面積2萬畝,栽植以灌木白檸條為主的沙生植物帶43條;二是南入沙環路飛播地面處理技術應用區,建設面積2000畝,主要栽植樹種7個,採用機械沙障、生物沙障、化學方法處理地面;三是北入沙環路喬灌混交林治理模式區,建設面積1000畝;四是額熱茫哈生態經濟圈,建設面積500畝。

阿浩線、都拉線、蘇都線、罕都線……走進一條條公路綜合治理項目區,綠意盡顯,生機無限。翁牛特旗已開通穿沙公路13條,總里程398.5公里,沿公路兩側完成沙地治理330.9萬畝,形成了“五橫八縱”的治沙網格體系。

在以路治沙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翁牛特旗擬新建5條穿沙公路,總里程120公里,全旗綜合治理率超95%。在推進以路治沙建設中,翁牛特旗鼓勵先建後補、以獎代補機制,探索以村集體土地、個人土地入股合作社,再由勞務合作社統一實施生態+光伏+旅遊等治沙項目,推動生態文明、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相統一。(文: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