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楓”借力遍山紅——中宣部定點幫扶科右中旗紀實

發佈時間:2023-09-22 16:25:00丨來源:興安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這些努力已化作了新的發展理念,助推科右中旗吃上生態飯、做大牛文章、念響文旅經。

九月的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楓林染深情,處處顯生機。穿行于科右中旗城鄉街巷,沙丘綠意盎然、牛市熙攘繁榮、景區遊客如織、工廠機械轟鳴,生態景區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産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相輔相成……

2015年中宣部定點幫扶科右中旗以來,在政策上傾斜、資金上幫扶、合作上牽線、人才上支援等方面,盡心盡力,傾情付出。這些努力已化作了新的發展理念,助推科右中旗吃上生態飯、做大牛文章、念響文旅經。

得益於中宣部八年如一日的傾情幫扶,科右中旗由國家級貧困旗發展成為蜚聲內蒙古的“生態旗”“産業旗”“風光旗”,鄉村振興大道越走越寬廣。

內蒙古華陽牛業20萬噸牛肉加工冷鏈物流項目達産,將帶動科右中旗廣大養殖戶與合作社育肥養殖

端起綠色碗吃上“生態飯”

站在曾經黃沙遍地的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舉目四望,1500畝沙棘林環抱著村莊,牢牢鎖住腳下的黃沙。

“以前的沙屯子一片荒涼,黃沙漫天,現在已被防護林固定住了。中宣部捐贈種植的1500畝沙棘林,已經有1米多高了……”護林員白吉林白乙拉經常去中宣部捐贈種植的1500畝沙棘林進行巡護。

科右中旗位於科爾沁沙地北端,曾有一段時間,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7.6%,水湖乾涸消失,草場退化,黃沙相繼席捲而來,遍地是沙地和鹽鹼地。惡劣的生態環境成為制約科右中旗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發展最大的瓶頸在生態、最大的出路也在生態。

為走上綠富同興發展的新路,科右中旗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援和推動下,緊緊抓住“吃生態飯”的發展思路。一方面,大力推進“三禁”工作,即禁牧、禁墾、禁伐,促進生態自然恢復,轉變農牧民群眾粗放的廣種薄收、過度放牧等生産方式。另一方面,著力治理重點沙化地區,加大造林治沙投入,加快發展綠色産業。

中宣部積極協調項目資金,大規模種植沙棘、檸條等防風固沙灌木林,以防止沙漠化和保護生態環境。中宣部機關幹部捐款造林1500畝,並協調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造林7.3萬畝。此外,協調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北京港澳臺僑婦女聯誼會捐資實施“十年千畝林”公益項目,以及3.15億元的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以進一步鞏固和拓展生態建設成果,讓科右中旗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展。

科右中旗綠色版圖不斷擴展

科右中旗委書記蔡寶軍説,經過多年保護與建設,科右中旗的生態環境一年比一年好。沙化土地面積從2014年的611萬畝減少到498萬畝,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從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到目前的18.54%和76.14%。2020年10月,科右中旗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著墨全鏈條做大“牛文章”

8月22日,首屆中國(2023·內蒙古)牛交易大會在科右中旗成功舉辦。這場盛會吸引了全國22個省市的200余家企業,以及500余名牛産業、草牧業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家、專家、管理者前來參加,共同探討“牛城”背後的發展之道。

中國牛交易大集首日交易額超5000萬元

這場規模大、影響廣,具有深遠意義的牛産業盛會緣何花落科右中旗?

“在我們科右中旗,飼草管飽、資金管夠,養牛既不用擔心技術問題,更不愁沒銷路。”科右中旗唯一一家國家級合作社負責人吳巴根那道出其中奧秘。

科右中旗在肉牛産業方面具有充足的資源優勢和悠久的養殖傳統。近年來,科右中旗以中宣部的“做牛文章”發展思路為中心,積極辦“牛事”、施“牛策”、開“牛市”,全力構建集飼草、養殖、改良、交易、加工、服務於一體的全産業鏈條。同時,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使“牛”産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成為科右中旗産業興旺的新引擎。

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為科右中旗肉牛産業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種源保障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全力支援下,科右中旗成功引入了包括山東在內的多家長三角地區肉牛育肥養殖行業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進駐百利舸現代肉牛産業園;同時,宣傳部還幫助科右中旗與內蒙古農業銀行對接,成功獲得了21.4億元的肉牛全産業鏈貸款;此外,科右中旗還成功協調引入了年採精能力高達450萬劑的中農興安國家級種公牛站,該站已經入選為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還成功引進並建成了華陽20萬噸肉牛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項目,以及牛羊交易量達到229萬頭只的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如今,一條具有高品質、高效益的現代肉牛養殖全産業鏈已經在科右中旗形成。

如今,科右中旗的牛文章越做越大。牛存欄數量從2018年的26萬頭增長到現在的50萬頭,牛養殖戶、合作社分別從2018年的1.5萬戶、200家增加到3萬戶、400家,肉牛改良率達到95%以上。科右中旗還先後被列入全國肉牛全産業鏈典型縣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創建名單,實現了線上活牛的交易。同時編制了“中國肉牛産業·科右中旗指數”,並被指定為“中國牛交易大會永久舉辦地”。

“牛産業現已成為科右中旗農牧業的優勢主導産業、迴圈經濟的核心産業、潛力巨大的富民産業、調結構、轉方式的動力産業。”科右中旗委副書記、旗長王海英錶示,科右中旗將聚焦牛産業上下游緊密配套,積極探索如何進一步延伸産業鏈,下“牛”力,延“牛”鏈,讓群眾真正發“牛”財,為鄉村振興添“牛”勁。

深耕全域遊念響“文旅經”

青山環抱,綠水蜿蜒,沿著巴烏線一路向北、放眼遠望,自然美景與人文古跡交融共生。草原上的“紫禁城”圖什業圖親王府矗立其中,翰嘎利湖如同鑽石般鑲嵌其間。科右中旗的天際線在五角楓林中延展開。

中影製作基地

近年來,中宣部著眼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的雙重優勢,以及影視旅遊良好的市場前景,為科右中旗文旅産業發展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先後與華僑城集團、中影集團協調對接,投資近3億元實施了中影製作基地、遊客集散中心、翰嘎利湖休閒旅遊度假區、五角楓生態旅遊景區及草原親子主題樂園等景區旅遊基礎設施短板項目;

指導推進科右中旗景區創A晉級工作,成功創建五角楓生態旅遊景區和翰嘎利湖休閒旅遊度假區2處4A級旅遊景區,中影製作基地和巴彥敖包生態度假村2處3A級旅遊景區,成功申報代欽塔拉、巴彥敖包2個嘎查入選“自治區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協調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部門,在科右中旗成功拍攝了脫貧攻堅主題電視劇《楓葉紅了》和民族團結主題電影《奔騰歲月》,在中央電視臺、各衛視頻道和各大院線廣泛播出……

“楓趣童年”草原親子主題樂園引來眾多遊客前來體驗

在中宣部的大力支援和推動下,科右中旗初步形成了以1個旅遊核心區,打造了3條精品旅遊線路。同時,全域旅遊的快速發展,有效地拉動了餐飲、酒店、客運、商場、康養等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了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務工增收。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全旗旅遊總人數累計達到80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46億元。文旅産業已成為富民強旗的重要支撐,“楓情馬鎮”已成為科右中旗的金字招牌。

2021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區文旅廳評為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科右中旗從體制、業態、服務等方面入手,加快完善“食、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産業鏈,全方位、高標準提升全域服務新水準,讓文化和旅遊經濟越來越繁榮。

與此同時,中宣部堅持“志智雙扶”,在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給予科右中旗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援,不斷加大對科右中旗文化建設、教育扶貧、電商扶貧等方面的幫扶力度,指導科右中旗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新時代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提振了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轉眼,中宣部對口幫扶科右中旗已經走過了八年。在這八年裏,科右中旗的振興發展迎來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體現了中宣部把脈定向的戰略遠見。科右中旗齊心協力交出的每一份亮眼答卷,都源於“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發展思路的指引。

如今,“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發展思路已從局域擴展到廣域,成為興安盟全域一條具有指導性、適用性、實效性的高品質發展新路。(文:周新育,圖:畢力格、包寶音德力格爾,部分供圖:科右中旗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