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出發,沿著扎曲河畔行駛3公里,一塊不規則石頭映入眼簾,上面刻有“新寨”二字,新寨村在山環水抱中展現出一派“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詩情畫意。
走進村民布日落的小院,大小不一的手工石刻作品整齊擺放著。一旁,布日落的兒子索南正專注地進行雕刻,以刀作筆,以石為紙,傳統手工技藝的脈搏伴隨飛舞的石渣跳動著,動人心弦。
“我從6歲跟隨父親學習手工石刻技藝,如今也有28個年頭了。對我們來説,每一塊石頭都是有生命和靈性的,我們雕刻的過程就是和它交流的過程。”索南告訴記者。
石刻是新寨村的“名片”,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歷史發展的記錄。如今,技術快速發展,機器雕刻日益受到追捧,而新寨村卻走出一條從單一手工雕刻到機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相輔相成,再到回歸純手工石刻的“返璞歸真”之路。這一轉變的背後是新寨村緊貼時代發展,將生態環境保護落到實處的生動實踐。
新寨村黨支部書記旦周扎西介紹,在新寨村341戶村民中,有95戶從事石刻技藝,這其中又有38戶村民鑽研純手工石刻。近年來,新寨村精準定位,依靠傳統手工石刻技藝,築起了一條有特色、有亮點的“石刻經濟”發展之路,手工石刻藝人每人平均月收入可達1.2萬元。
打開新寨村的文化技藝之窗,不僅有手工石刻,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卓舞。“天上有多少顆星,卓就有多少調;山上有多少棵樹,卓就有多少詞;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這是人們對內容豐富的卓舞的讚譽。在慢板和快板的轉換中,沉穩自信的舞步、凝重渾厚的音符都展現出民族舞蹈的生命力。
一路走來,傳統文化技藝無疑是新寨村的寶貴財富,為新寨村迎來發展新機遇。穿行在風情小鎮,遊人來來往往,融合了現代美學與傳統藏式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沿街商鋪陳列著手工藝人精雕細琢的石刻……
從2019年開始,玉樹市主動融入全域旅遊佈局,將新寨村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動力,投資1.69億元,聚力打造産業、文化、旅遊、生態等多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這是青海省第一批創建的省級特色小鎮項目之一,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序推進的真實寫照。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與此同時,在文化潤養中的新寨村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努力滿足群眾對教育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完善鄉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新寨村幼兒園、新寨寄宿制小學、玉樹市第四民族中學等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資源的均衡佈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新寨村大學生數量約佔全村學齡段學生的40%。
在這片生於斯、長于斯的土地上,58歲的旦周扎西帶領村民把握機遇謀發展,將“文脈”與“商脈”有機統一,見證著新寨村換了“顏值”,提了“品質”。
“這幾年,得益於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村裏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臉上時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特色小鎮的建成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嶄新的平臺,無論是推進石刻産業傳承發展,還是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活力都有重要意義。”旦周扎西信心滿滿地説。(原標題:文化潤養開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