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修復和草業發展需要一顆動力澎湃的“芯”

發佈時間:2022-07-13 16:29:28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王辰 錢永強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日前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草種業高品質發展研討會,視頻直播線上觀看超過11.5萬人。線上下主會場,來自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以及九三學社中央的有關代表與相關科研院校的專家,圍繞“鄉土草種與草原生態修復”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研討會受到如此關注的原因很簡單。

我國是草原大國,也是草種業弱國,草原生態修復與草業發展需要一顆動力澎湃的中國“芯”。正因如此,研討會主辦方和承辦方——中國林科院、國家林草局草原研究中心和中國林科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確定研討會重點聚焦兩個方面:著眼種質資源,突破育制種各環節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提高草種業發展水準;面向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推動草種業在草原保護修復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草種業系統性短板突出

近年來,我國草種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基礎研究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産業化發展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草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尚不健全,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明顯不足。我國是世界草種質資源保存大國,但是草種質資源鑒定工作滯後,在保存的8萬多份種質資源中,完成精準鑒定的不到1萬份,造成我國草種質資源利用率不足3%。

二是優良草種培育與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原始創新性技術。目前通過國家審定的草品種僅651個,美國在國際上登記的禾草品種有5000多個。我國在生物育種領域屬於技術研究的活躍者,但專利品質整體不高,處於技術追隨位置,突破性技術較少。

三是産業化組織體系不完善,遠未形成有效競爭力。我國草種生産能力嚴重不足,草種進口依賴度居高不下,草原生態修復急需的鄉土草種生産嚴重短缺。目前,我國草種業企業多以貿易為主,與國外種業企業相比存在明顯弱項,亟待形成種質資源挖掘與創新、基因挖掘、新品種培育、專業化制種、種子加工、産業化應用等全鏈條草種業組織體系。

四是草種管理有待加強,需要體制機制創新。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有效的草種認證制度,國産草種品質得不到保證。草種生産和銷售環節還存在漏洞,引進草種來源不明、未進行隔離試種、引進草種適應性差等問題時有發生。

作為國家種業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草種業健康、高品質發展,不僅是改善我國生態的基礎保障,也是有效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保障。從我國的糧食安全現狀看,現階段的糧食安全事實上主要是飼料糧和蛋白質供應的安全,而草原是肉、奶製品的重要來源之一,草原健康直接關乎優質安全食物的供給保障能力。當前主糧種業已基本實現95%以上國産良種覆蓋,相比之下,草種業系統性短板則更為突出,草種嚴重依賴進口,草種業發展相對滯後,國産草優良品種覆蓋率極低,科技優勢遠未轉化為産業優勢。

夯實我國草種業發展基礎

一粒小草種影響著大安全,必須把草種的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草種業種源自主可控、産業自立自強,這是此次研討會與會者的共識。

為推進我國草種業高品質發展,會議認為應從四個方面夯實我國草種業發展基礎。

一要實施國家草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戰略,夯實草種業發展基礎。協調管理部門、科研院校和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多方力量,不斷加大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力度,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的新格局。要探索建立“産學研、育繁推”一體化模式,穩定支援草種質資源庫建設和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工作,發掘出一批優異新種質和重要基因,為培育突破性草優良品種,提供高品質的育種新材料。不斷提高我國草種特別是鄉土草種質資源創新與産業化利用能力。

二要實施草種業強企戰略,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定位。企業強則産業強,以草種企業的高品質發展帶動草種産業的發展。一方面,通過兼併重組等多種方式,培育我國的草種業領頭企業,集中高端人才、先進技術、研發資源,使草種業綜合創新效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合理加大對草種業高科技創新公司的扶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草種産業,促進創新型草種企業在技術上搶佔先機。如何把具有一定基礎的草産業企業打造成在草種科技研發、草産業技術和相關領域的旗艦企業,需要管理部門、科研機構等關心、支援、扶持、機制化創新等方面做好工作。

三要推進監管制度現代化,加強行業管理。繼續健全完善草種研發、生産、銷售等各環節相關管理制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草種行為。完善種子檢測體系,開展草種子品質認證,不斷提高國産草種的産量和品質,推動國産草種進入國際市場。

四要以場景應用需求為導向,強化機制創新。要搭建草高效育制種技術研發平臺,佈局草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不斷培育高産、優質、多抗、易機收的突破性草品種,增強我國草種育制種創新基礎研究水準與技術創新能力。要推動草種企業和科研單位建立激勵有效、約束有力、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快資源、人才、技術向草種企業聚集,切實推進科技資源整合和“産學研”深度合作。

專家學者為草種業發展建言獻策

為高品質地推進我國草種業發展,參會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建議要加強我國草基礎生物學研究,為高品質推進草育種研究夯實基礎。要借鑒作物育種新理論、新技術,創新分子設計育種理念,利用新技術構建現代高效育種體系。建設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育種基地和技術平臺。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志標建議,國家儘快啟動草種生産基地建設項目,要特別關注我國本土育成的品種和鄉土草種。針對生態修復用鄉土草種,建議簡化品種審定程式。要加強支援草種業相關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建議,應以生態建設實際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野生鄉土草種的選育、規模化繁育和産業化利用研究,從全産業鏈角度快速攻關草種業各環節卡脖子技術,創新草種業産業發展模式,實現我國草種業高品質發展,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草産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文:王辰 錢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