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蔣禮與種植業的“機緣”

發佈時間:2022-07-12 14:45:00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原種場活躍著一位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他是一名中共黨員,他是一名返鄉大學生,他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掌握著新知識和新技術,他敢於突破和創新,他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創業的起點,並致力於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推廣新設備、推行新模式,發揮著科技引領、致富帶頭、振興鄉村的作用,他就是科左後旗科技特派員、內蒙古大金源農牧業有限公司法人蔣禮。

創新服務模式 讓村民口袋“鼓起來”

蔣禮是個腦子靈、想法活的年輕人,他對家鄉土地面積少、每家每戶採取小規模經營、地塊零散而導致的大型機械無法進行作業的情況心知肚明。他告訴身邊的朋友:“目前我們的傳統種植方式已經匹配不了當前農業發展需求,村裏那麼多勞動力每天圍著勞動力投入大、收入較低的田地間,就連農閒季節外出打工的時間也沒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的發展。”在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時他率先推行推地流轉,託管經營和代耕模式,把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産中解放出來,為村民增加了一個收入渠道。到目前為止,已經流轉土地300畝,土地託管面積5600畝,擁有現代化機械設備52台,農機服務面積5600畝,帶動周邊農戶和扶貧對象500余戶,年平均帶動增收24.9萬元。

加大校企合作 讓團隊的技術“強起來”

蔣禮有著一股子鑽勁,他深知只依靠自己這點技術肯定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必須要拓展聯繫,爭取更多更高的科學技術來支撐技術推廣工作,實現科技興農目標。他通過各種途徑與天津南開大學、瀋陽農業大學取得聯繫,並邀請瀋陽農業大學金忠華博士到示範田開展調研和技術指導,與三農學院社會實踐學生一起研究新政策、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牽頭組織註冊成立涉農種植、養殖、農産品初加工及自産自銷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公司後,在之前聯繫的基礎與瀋陽農業大學、天津南開大學聯合開展新技術示範推廣、新品種實驗種植、交流指導、人才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合作,改變當地的種植方式,提高了經濟效益。通過團隊共同努力,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自治區級星創天地”,被國家科技部評為第三批“國家級星創天地”。

拓寬服務渠道 讓同行的腦袋“活起來”

自己發展永遠帶動不了一個地區甚至一個村,蔣禮明白這個道理,在團隊架構逐漸顯本領的時候,他積極與周邊鎮村大型合作社進行對接,取長補短,整合附近各方力量,形成握指成拳的強大合力。分別與旗內、旗外、省外6家合作社建立鏈條式合作關係,重點以加快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農機裝備技術服務為主,以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增收的為主要支撐,適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需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通過積極不懈的努力,建立線下服務基地3個,線上合作服務平臺1個,品種對比實驗田100畝,肥料對比實驗田100畝,高産示範田200畝,秸稈轉化利用技術、保護性耕種和大小壟技術推廣面積2500畝,淺埋滴灌示範田260畝,同比傳統種植節約生産成本在30%左右,畝增加平均産量300斤-700斤左右。打造噸糧示範田30畝,根據目前測産結果,畝産有望達到2200斤。推行的玉米種植經驗和對接高校新技術研究出玉米高産品種推廣種植,目前長勢良好,獲得了預期的效果,切實增強同行業農技服務水準,助力農業科技化發展。

加強技術培訓  讓村民的意識“提起來”

蔣禮被聘為科技特派員感到特別榮幸,他説這是一種認可和鞭策,是我繼續服務好周邊村民的動力,企業剛成立時候我就確定了方向,就是要以推動現代農業科技創業創新、實現農業現代化為前提,激發創新活力,優化農村創新創業環境,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産業結構調整,提升村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利用“星創天地”人才技術、網路平臺等優勢,開展農技大講壇,深入田間地頭答疑解惑,為村民進行農業政策解讀,幫助其了解網際網路知識,截止目前通過邀請聘請高校高層次人才和高素質青年科技人才開展農業技術培訓17期,培訓農牧民1200人次,切實帶動了一批當地的返鄉大學生,為培育當地的鄉土人才、致富能手做了很大的努力。村裏幾位老人都説:“小蔣是一個踏實、肯幹、腦袋靈的小夥子,他在我們這地方付出了很多,春耕秋收時一有空就到田間給我們指導種植技術,真的是幫了我們的大忙,給我們原種場乃至周邊蘇木鎮都帶來了新技術,大家對他特別認可。”(文:孟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