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暖風吹過巴塘草原,吹綠了萬物,吹開了野花。晚飯後,伴著夕陽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巴曲河畔漫步,在濕地公園、文化公園內,市民群眾感受著高原盛夏的清爽,浸潤在生命綠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群山環抱的高原小城迸發出勃勃生機(攝影:青海日報融媒體記者 程宦寧)
站在玉樹市當代山頂放眼望去,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玉樹各族兒女心懷感恩之情,把生態環保理念根植于內心深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中華水塔”的要求,踏著鏗鏘的腳步闊步前行。
“十三五”期間,玉樹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9.6%,AQI空氣品質綜合指數2.15,環境可吸入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指數保持在6左右,長期處於全國地級市大氣品質監測城市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玉樹州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保持持續高位推進態勢,嚴格杜絕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等落後産能,累積淘汰82台次、152.14蒸噸燃煤鍋爐。爭取長江經濟帶獎勵資金2.27億元,實施巴塘河流域水源涵功能提升工程,新建水源涵養林620公頃,有效改善了流域小氣候,預計固碳量為2284.36噸,氧氣凈釋放量為6111.49噸。
玉樹市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每年寒冬時節長達8個月之久。隨著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完成,家家戶戶安裝了電採暖設備,這裡不僅徹底擺脫了低溫天氣的困擾,還解決了環境保護的難題。
玉樹市甘達村的牧民扎西家安裝電熱炕、電暖氣後,他興奮地説:“以後都能熱熱乎乎地過冬了。往年入冬前,家裏早早地就要囤上滿滿一車的煤和牛糞,一燒上滿屋子的灰。現在有了電暖氣,省時省力,還乾淨。”
除了振奮的數據,這裡還有滿眼的綠水青山和藍天白雲。
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為了全面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玉樹州頻出“大招”:認真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紮實開展燃煤鍋爐整治、黃標車淘汰、建築工地及道路揚塵治理工作,全面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和農用殘膜回收行動,在全省率先實現化肥零使用地區。進一步優化完善地面監測站點、“天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系統等監測結果運用,為環境管理、經濟建設提供科學高效優質服務;嚴格實行各市縣污水處理廠污染源監控體系24小時線上監控,線上聯通率達100%;堅決扛起源頭責任,連續8年完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年度目標任務,六市縣縣城所在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大江大河干流水質整體穩步改善,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嚴格實行各市縣污水處理廠污染源監控體系24小時線上監控,線上聯通率達1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感恩,生態報國”早已成為每一位玉樹人的自覺行動。
這五年,玉樹州通過各類生態項目的實施,投資73.3億元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一期、二期工程,使三江源玉樹地區生態系統宏觀結構不斷調優,草地退化趨勢初步遏制,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態補償機制初步建立,實現了“五增一減一停”,即增草、增林、增水、增群、增收、減畜、停採。
這五年,全面落實河(湖)長責任制,及時下發《玉樹州關於嚴格控制魚類放生行為保護水生態的意見》,並在全州發起“三江”流域不放生外來魚種的倡議,教育、引導、立規多管齊下維護三江源水生態安全;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累計完成國土綠化面積5.59萬公頃,栽植各類苗木1273萬株,保護天然林38.52萬公頃、公益林5.58萬公頃,森林蓄積量達到35.95萬立方米,完成黑土灘治理15.38萬公頃。
這五年,森林覆蓋率由3.2%增長到3.97%,草原植被覆蓋度由58.35%增長到61.8%。三江源水源地成功入選“中國好水”,可可西裏成為我國第51處世界自然遺産,三江源水情教育基地成功入選全國水情教育基地序列,三江源地區再現“千湖美景”,天藍、地綠、水美、山青的三江源生態屏障日益牢固。
曲麻萊縣生態管護員文校説:“現在草是越長越高了,雨水也比以前多,生態環境一年比一年好。在這幾年的巡護路上,看到雪豹、猞猁、棕熊等野生動物已經不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這片江源大地上得以實現。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近31萬農牧民群眾享受到了生態紅利。特別是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過程中,全州共設立生態公益崗位14666個,戶均增收2.16萬元;第一輪草原補獎資金髮放29.2億元,第二輪草原補獎資金髮放36.4億元。同時,該州積極探索獸害補償機制,制定《玉樹藏族自治州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條例》,籌資建立“人獸衝突保險基金”試點,五年來,累計受理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産損失補償案件4576起,落實政府補償資金2228.13萬元,讓廣大農牧民真正得到了實惠,端上了“金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生態管護員的身份給雜多縣昂賽鄉熱情村5社的牧民桑週一家帶來不小的改變。
2018年之前,桑周和大部分牧民一樣,家裏的主要收入靠的就是放牧和挖蟲草。土生土長的桑周心裏清楚:“放牧只要遇上雪災,一家人幾年都緩不過來,而蟲草的價格也是經常浮動,一家人的生活得不到穩定的保障。”2018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給桑周的生活帶來新希望。
按照“一戶一崗”政策,生態管護員的崗位每月為桑周家增收1800元。桑周需要每天開展巡護,保護野生動物,沿途清理垃圾,監測水源等。
此外,桑周家依託家鄉的美景,成為一名“牧民嚮導”,坐上了特許經營的“快車”。桑周説,通常情況下,一年最少能接待3-4次體驗者,如果碰上體驗者較多的時節,每隔十幾天就可以接待一次。而掙到的錢45%屬於我們、45%屬於社區、10%屬於保護基金,一年下來就有2萬多元的收入。
今後,玉樹州將繼續堅持以生態為基礎,打好綠色品牌,構建生態畜牧、生態旅遊、清潔能源等“生態+”模式,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經濟發展層次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