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發佈。中國政府網公佈了《國務院關於同意建設內蒙古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的批復》,同意將內蒙古巴彥淖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內蒙古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以下簡稱“巴彥淖爾農高區”)。全國範圍內國家農高區增至9個,巴彥淖爾農高區是內蒙古唯一獲批的國家農高區。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步步堅實,銜接有序的成果。
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為新時代內蒙古發展確定的行動綱領。自治區正加快實現農牧業發展由資源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巨大轉變。
智慧種植
鼎力支援 登高向遠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河套灌區要發展現代農業,把農産品品質提上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自治區借鑒楊淩、黃河三角洲等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經驗,以巴彥淖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基礎,規劃創建巴彥淖爾農高區,打造現代農牧業創新高地,示範引領自治區生態農牧業高品質發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19年,自治區將巴彥淖爾農高區在內的“三區兩中心”創建工作,納入科技部部區會商重要議題,作為“科技興蒙”行動重要內容,寫入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3月,成立自治區副主席任組長的農高區建設工作推進組,推進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科技廳,積極推進創建工作。2020年11月,經科技部同意,自治區政府向國務院報送申建請示。2021年3月,巴彥淖爾農高區通過科技部農村科技司組織的實地考察評估;7月,規劃和建設方案通過科技部部務會審議;11月,經六部委同意後上報國務院。2022年4月28日,巴彥淖爾農高區獲國務院批復。
創建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2020年,“科技興蒙”30條重磅出爐,明確連續5年,每年對巴彥淖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予以5000萬元支援。2020-2021年,自治區科技廳連續2年,支援巴彥淖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能力建設經費1億元,組織實施34項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
讓生態農牧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自治區制定《關於加快推進“科技興蒙”行動支援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關於支援建設巴彥淖爾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的若干政策措施》,大力支援巴彥淖爾農高區創建,為創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自治區努力將巴彥淖爾農高區建設成為一個面向全區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産業高地、人才高地和農村改革先行區,打造成為全國健康食品和功能農業綜合示範區、科技産業孵化示範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農産品加工物流集散區,推動我國生態農牧業提質增效。
明確目標 扛起重任
一路暢通,記者來到坐落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巴彥淖爾農高區,1.4萬平方米的農高區大樓、11.5萬平方米的農高區總部基地和1.5萬平方米的職業農牧民技術培訓中心拔地而起。
“巴彥淖爾農高區以巴彥淖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基礎升級建設。”巴彥淖爾市科技局農村科技科科長逯軍介紹説:“巴彥淖爾農高區區域空間佈局立足巴彥淖爾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産業基礎,面向河套灌區生態農牧業現代化與産城村鎮融合發展需要,合理進行創新資源與産業發展的空間結構佈局,科學規劃農業高新技術創新創業、生産示範與生態、生活功能區,構建‘一核引領、多園聯動、農牧融合、多區發展’的空間格局。”
國務院批復文件明確,巴彥淖爾農高區圍繞“河套灌區生態農牧業”發展主題,依託硬質小麥、肉羊等優勢産業,按照“兩年成型、五年成勢”的發展目標,推動巴彥淖爾農高區建設成為全國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産業高地。
高度重視、高位推進。自治區強化巴彥淖爾農高區推進組工作機制,成立農高區工作專班,壓實屬地責任,細化農高區規劃,制定具體實施時間表、路線圖。修改完善《2022年度巴彥淖爾農高區建設科技支撐方案》,開展優勢領域種業振興行動,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強化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同時,全區上下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加快推進巴彥淖爾農高區建設。
需求為引、項目為先,夯實發展基底。聚焦硬質小麥、肉羊等主導産業關鍵核心技術需求開展協同攻關。開展耕地地力提升“揭榜挂帥”行動,解決鹽鹼地改良治理等關鍵技術難題。建設硬質小麥、肉羊、向日葵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兆豐小麥深加工、向日葵産業集群、大北農飼料等重點項目落地建成投産。啟動運營內蒙古羊畜産品交易中心,建設國家骨幹冷鏈物流樞紐基地。建成中國農業大學河套灌區研究院;建設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和現代産業園;打造農産品精深加工、智慧迴圈農牧業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及“天賦河套”公用品牌。
一個個務實舉措,一項項高新項目……加快了打造國家級農業示範園區的步伐。
敞開懷抱 開放合作
目前,巴彥淖爾農高區擁有自治區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載體38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科研站14個,科技小院17家。
如何讓農高區這個綠色智慧農業的“百花園”釋放更多活力?農高區正敞開懷抱,為八方來客端出多元需求和選擇。
開放築基,破浪前行。這裡正把開放的大門向著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新方式和更深層次不斷拓展。借助“科技興蒙”的東風,強化産學研合作,深化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上海交大、中國農大、江南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産學研合作,強化河套學院、市農科所等本土優勢科技力量,為農高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楊淩管委會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簽訂戰略協議;與中國農大合作共建河套灌區研究院,與江南大學合作共建江南大學技術轉移分中心;整合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建成或開工建設了中美金伯利農莊、中以科技示範園等園區和基地;建成8500平方米的CNAS國家級標準化實驗室,制定修訂綠色食品生産技術規範183項。
積極對接全國重點省市國家産業化龍頭企業、農畜産品生産加工銷售上市企業、全國農産品加工業100強企業以及河南等重點地區企業,優先安排入駐農高區,擴大核心區産值增量。
依託“天賦河套”總部建設,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農高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1家,引領形成以各龍頭企業為代表的肉羊、小麥、向日葵、生物育種等高新技術産業集群, 2021年,農高區産值達到125.5億元。
借助“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創建,積極為企業和國內頂級專家搭建精準對接平臺,全力打造農高區高端科學家、創新型企業家、高技能實用人才、服務型科技特派員、新型職業農民“五支人才隊伍”。
前瞻未來,初見端倪:到2024年,農高區總産值達到184.2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9家,農牧業科技貢獻率提高5個百分點,一幅生態農牧業高品質發展的壯麗畫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展開。
(本文配圖由受訪者提供,原標題:蓄力勃發 升級賦能 我區首個國家農高區盡顯“科技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