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近年來,我國著力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環境容量,提升“生態顏值”,讓綠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亮麗底色。
在祖國北疆的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春季花開遍野、夏季綠意盈盈、秋季林深鹿鳴、冬季素雪千里,“人退草進、自然修復”已成為當地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縮影。這些美麗,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從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巡護員到遷離烏尼爾草原的生態移民,從植樹造林的建設者到護航候鳥的守望者,扎魯特草原上活躍著的“地球衛士”們正在守護最美“山水林田湖草沙”。
“候鳥衛士”為飛越山海的美麗精靈保駕護航
隨著天氣轉暖,扎魯特旗境內的荷葉花濕地內已成了鳥的樂園,成群結隊的天鵝、鴻雁、赤麻鴨等在清澈見底的湖面上棲息覓食,百鳥爭鳴。不遠處,扎魯特旗公安局環食藥偵大隊民警與旗林草局荷葉花濕地水禽保護區管護中心工作人員正日夜守護,讓為這些飛越山海的美麗精靈保駕護航。
為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和影響,每到候鳥遷徙高峰期,扎魯特旗公安局與林草局等都會部門積極開展專項行動,按照候鳥遷徙的路徑和習慣,組織警力深入核心區開展常態化巡邏,詳細觀測候鳥棲息環境是否安全,同時向群眾宣傳保護知識,制止影響過境候鳥棲息、覓食的不文明行為,嚴肅查處非法獵捕過境候鳥違法犯罪行為,並救助受傷候鳥。據統計,2019年至今,扎魯特旗公安局共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8隻、二級保護動物16隻、三有動物6隻。
巡山護林,用腳步丈量大山、守護生靈
扎魯特旗境內的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大興安嶺南麓,總面積91333公頃,擁有通遼市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次生林,是通遼市乃至整個科爾沁地區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被稱為科爾沁草原的“天然肺葉”。近年來,保護區內已監測到野生動物25種,其中包括猞猁等5種珍稀獸類以及大鴇、草原雕、金雕、禿鷲、獵隼、黑琴雞等20種珍稀鳥類。
保護區目前共有189名護林員,分別在保護區內26個管護站、1個應急救援隊履行工作職責。保護區的大多數管護站都駐守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裏,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護林員們始終堅守著各自的工作崗位,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
“白天,我們巡山,晚上就住在管護站,自己燒火做飯,這是我們的工作常態。由於管護區域路難行,摩托車和雙腿便是我們的巡護工具,在大道騎摩托車巡山,在崎嶇小路就彎腰步行。”森吉管護站的護林員高力套説。
保護區的動植物監測員白巴根那也是如此,進山查看有沒有盜獵、防止山林火災、回收紅外錄影機、查看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對於白巴根那來説,巡山、拍攝野生動物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動物們安全,就是他最高興的事。
多年來,高力套、白巴根那以及更多堅守在這裡的人們,與大山結緣,用真情、用最樸素的方式守護這裡的一切,是他們最大的快樂。正是有了這群護林衛士,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寶庫才得以綠色發展。
義務植樹35000棵,築起萬里綠色長城
春風催新綠,植綠正當時。4月20日,扎魯特旗組織2000余名黨員幹部職工志願者到魯北鎮漁泡子村義務植樹基地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種植了200畝、3.5萬棵樟子松、雞心果、文冠果、五角楓等鄉土優質苗木,以實際行動築起祖國北疆綠色長城。
植樹現場,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幹勁十足,或兩人一組,或三人一隊,揮鍬鏟土、澆灌樹苗等工作井然有序,每一道工序都認真細緻、規範到位,栽下一棵棵樹苗,留下一行行新綠。和煦的春風中,挺拔的樹苗錯落有致,初綻的枝葉迎風招展,新綠與遠處的山杏、群山渾然一體、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扎魯特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讓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同時,該旗嚴格落實“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沙地綜合治理、無立木林地恢復造林等重點項目,大力推進千萬畝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工程,完成綜合治理35萬畝、造林8萬畝,讓綠色成為了扎魯特旗最鮮明的底色。
(攝影:白敖敏、李紅梅、王呼斯冷、包玲玲、青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