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高原的藍天潔凈如洗,晴空映照下,雪山上的冰川熠熠生輝,風光旖旎的阿尼瑪卿山直插雲霄,山腳下一行人時走時停。人群中,57歲的關卻卓瑪一會兒彎腰撿拾草原上的垃圾,一會兒清理河道。
阿尼瑪卿山是當地人心中的“母親山”,從小生活在山下的關卻卓瑪,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雪山鄉的牧民。2010年,當地一處泉眼因垃圾堵塞而乾涸,引發了附近牧戶牲畜的吃水問題,看到家門口環境問題愈發嚴重,關卻卓瑪決意行動起來,她和同伴們主動撿拾清理草原垃圾,規勸外來人員保護環境。一段時間後,泉眼裏又一次涌出了清澈的水,大家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16年,為了更好地保護家鄉環境,一直系心於此的關卻卓瑪成立了名為日賽婦女環保協會的民間組織,協會組織當地婦女群眾定期開展環境整治和環保宣講活動。在此後的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定期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志願服務活動長效機制:每月15日、30日進行生態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持續改善草場、林地、河道、交通沿線、群眾生活區域等地的環境衛生狀況。
去年,瑪沁縣“十化”黨建工作環境保護組的宣講員,敲開了關卻卓瑪家的門,在此後不斷聆聽宣講的過程中,關卻卓瑪逐漸認識到,自己和同伴長期以來從事的工作,其意義不僅限于保護家門口的環境,更關乎上游乃至整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狀況。此後,關卻卓瑪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這座“母親山”。
經過持續關注,關卻卓瑪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生態脆弱性深感擔憂:“人們採挖過蟲草後如果不回填土壤,那到了第二年草山上還留著這些原模原樣的坑洞。”為此,在當地官方環境保護組織的帶領下,關卻卓瑪和同伴們參與到修復挖草空洞的工作中,在每年的蟲草採挖時節過後,用草種和青稞種子回填坑洞,讓一地斑駁重新煥發新綠。
如今,在關卻卓瑪和同伴們一言一行的號召下,日賽婦女環保協會成員由最初的4人發展成如今的37人,越來越多有關生態環境的話題出現在了當地人日常的聊天中,已形成了“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
“我們的心都和阿尼瑪卿雪山的生態環境綁在了一起。”關卻卓瑪説,保護好阿尼瑪卿山的生態環境,成為了“關卻卓瑪們”心中的“國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