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鳥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 加強規範化管理勢在必行

發佈時間:2022-03-29 13:38:43丨來源:新華社丨作者:梅永存 彭張青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有關專家指出,觀鳥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需要對觀鳥旅遊目的地加強規範化管理,確保新興生態觀鳥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逶迤南下的伯舒拉嶺,進入雲南後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山脈宛若巨龍,沿怒江西岸從北向南綿亙千里,它就是保安市高黎貢山。

這裡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所有氣候帶,世界獨一無二的地理單元造就了異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中國鳥類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2020年10月30日,一隻鶚鳥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河上捕魚(攝影: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高黎貢山目前棲息有已知鳥類600多種,佔雲南省987種鳥類總數的60.79%,是中國享有盛名的觀鳥旅遊目的地。

福建鳥類愛好者蔡衛和展示的一份鳥點名錄顯示,中國大江南北現擁有1000多個特色觀鳥旅遊目的地,囊括了200多個極具欣賞價值的野生珍稀鳥種。

位於豫鄂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北麓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一個重要觀鳥點,以白冠長尾雉、白腹隼雕最為有名,其中白冠長尾雉數量約1200隻,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

2019年11月9日,河南省魯山縣趙村玉水灣一處山坡,一隻紅腹錦雞在行走(攝影: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青海湖鳥島有漁鷗、鸕鶿、斑頭雁、棕頭鷗等30多種候鳥。每年4月,候鳥會陸續抵達青海湖築巢産卵;冬季臨近,候鳥們即攜當年出生的“子女”往南方遷徙。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牙克石市地處大興安嶺北段西坡,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猛禽是這裡濕地的常客,有烏林鸮、長尾林鸮、猛鸮、縱紋腹小鸮、鬼鸮和雕鸮。

江蘇鹽城東部沿海長達400多公里的灘塗濕地,形成了世界級的候鳥棲息地。每年冬春時節,成群結隊的候鳥會飛來這裡越冬,丹頂鶴就佔全球野生種群的六成以上,享有“丹頂鶴第二故鄉”的美譽。

四川康定市雅拉鄉二道橋村地處大貢嘎生態旅遊核心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鳥類多達500余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60種,是觀賞白腹錦雞、高原山鶉和花彩雀鶯的重點旅遊目的地。

2018年1月17日,福建省羅源縣羅源灣的水面上,一群卷羽鵜鶘準備起飛(攝影: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

福建明溪縣境內的黃腹角雉和白頸長尾雉是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鳥類,這裡是全球候鳥遷徙的通道之一,亦是聞名遐邇的“千年鳥道”。

雲南昭通的大山包是黑頸鶴越冬的最大棲息地。每年11月,成群的黑頸鶴陸續到這裡過冬,來年4月則返回北方。大海子是黑頸鶴在大山包的主要集聚地,仙鶴湖則是黑頸鶴的夜宿地。除了黑頸鶴,灰鶴、赤麻鴨、斑頭雁和綠頭鴨也是這裡的常客。

觀鳥旅遊業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生態産業,鄉村因地制宜發展“百花齊放”的觀鳥旅遊業,可以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亦可助力鄉村農戶持續增收。隨著觀鳥隊伍日漸壯大、觀鳥景點快速增加,生態觀鳥旅遊正崛起成為中國鄉村振興的藏富於民産業。

2018年10月8日,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梨棗峪村的一處山坡上,一隻雀鷹在樹枝上停歇(攝影: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畬族鄉豐田村的觀鳥旅遊就是一個例子。該村地處群山深處,“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對這個小山村的形象描述。

近年來,豐田村幾家農戶“靠山吃山”,與鳥為“友”,早出晚歸,精心培育出了十多個觀鳥點,成了鳥類愛好者的“網紅打卡地”,影響力波及海內外。豐田村的觀鳥旅遊為當地鄉村振興拓展出了一條生態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源源不斷的鳥類愛好者帶來了“財流”,催熱了山村民宿、餐飲、客運和農副産品銷售,部分農戶靠觀鳥服務業走上了致富之路。豐田村一些觀鳥點經營農戶向記者反映,觀鳥旅遊帶來的“財流”,吸引外出打工和經商的部分村民返鄉,競相開辦觀鳥點。

2019年12月26日,陜西省大荔縣一麥田裏,一隻大鴇在嬉戲(攝影: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有關專家指出,觀鳥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需要對觀鳥旅遊目的地加強規範化管理,確保新興生態觀鳥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中國生態學會濕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福建師範大學仝川教授建議,當前應著力抓好四項工作來維護觀鳥旅遊業健康發展:

——統籌規劃佈局,合理有序開發。觀鳥旅遊地的開發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等方方面面,要充分考慮國內外市場的中遠期開發,恰當地選擇開發的模式,加強觀鳥生態旅遊環境承載力的研究和觀鳥線路的策劃,處理好發展觀鳥旅遊與保護鳥類及鳥類棲息地之間的辯證關係。

——強化法治觀念,規範觀鳥旅遊。觀鳥旅遊應與大眾旅遊相區分,須在國家層面制定觀鳥行為規範和標準,建立觀鳥旅遊的監控和評估系統,打造強有力的觀鳥旅遊法治體系,嚴格規範觀鳥旅遊的發展。

——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培育觀鳥旅遊市場。城市居民當前重返大自然的意願愈發強烈,須利用各種途徑開展廣泛的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引導國內旅遊開發商介入觀鳥旅遊生態産品的規模性開發,把觀鳥活動引入青少年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教育活動中來。

——加強觀鳥旅遊人才培訓,打造高素質導遊隊伍。觀鳥旅遊是新生事物,應依託高校建立觀鳥旅遊人才培訓基地,進行相關政策法規、觀鳥旅遊、環保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培訓,選拔一批高素質人才進入管理層,吸納大學畢業生及高素質鳥類愛好者擔任兼職鳥導,實施觀鳥導遊資格認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