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爾沁區農機化發展由“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

發佈時間:2022-03-24 15:25:0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吳玲玲 王常城 馬紫琪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隨著國家農機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的增強,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農業機械化作業不斷發展,由原來的家家有拖拉機、戶戶有小型播種機到現在的大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提高了糧食産量,還逐年幫助農戶實現增産增收。

春分已至,大地解凍。清河鎮新倉嘎查的趙宏誠早早把多功能精量播種機開出倉庫,在農業部門指導下反覆調整機械設備和保養調試,打算今年用這個播種機進行4行玉米、4行大豆間種的首次嘗試

趙宏誠是科爾沁區新倉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創辦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已有十多年。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帶動下,在他的合作社裏不僅有大馬力拖拉機、收割機,近兩年還添置了高架作業植保機,大型紐荷蘭青儲機、凱斯4088玉米籽粒脫收割機等各類高端智慧農耕機器。最讓趙宏誠驕傲的,是他的農機具都用上了北斗導航系統,實現了無人駕駛作業,不僅減輕了司機的勞動強度,還提升了糧食産量。

“這個是電腦檢測,排種斷籽5秒鐘自動報警,地高低不平,它也能隨著地形種,但是這個方形(軸)、這個浮動輪高低不平調多深就多深,出苗特別齊,保證出苗率。前來後哨都能按照定位走,一千米能差個一點幾公分,二公分都差不了,種地特別直,種得直以後就通風、通光。”趙宏誠説。

隨著各式新型大型農機具的投入使用,趙宏誠今年準備繼續流轉4000畝土地,進一步向現代智慧機械化高效增産邁進。趙宏誠介紹:“現在我們農機設備夠用,也不斷地學習技術,農業技術增産不擔心。現在合作社種地,玉米畝産量達到2000多斤,原先我們普通傳統種法才1500、1600斤。”趙宏誠表示,原先只會種地,別的什麼都不會,通過培訓之後,現在學會了管理,既會種地也懂技術。

距介紹,科爾沁區農業生産中已經使用了各類智慧化高端機械設備,為讓這些設備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功效,科爾沁區農業部門還滾動式開展農機操作、保養檢修培訓,保證種植戶們都能夠正確使用農機,高效完成農耕作業。同時通過深入鄉鎮、村屯,舉辦技術培訓班,包括召開各種機具現場演示會,加大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和培訓力度。

近幾年,科爾沁區農機保有量逐年增加,農業生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已達96%以上,通過示範、技術培訓,拖拉機無人駕駛系統、農機遠端作業、遠端監控系統、排種智慧檢測系統等先進的農機技術在科爾沁區農業生産中已經廣泛應用。目前科爾沁區的農機保有量已經飽和,下一步將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發展大馬力、高性能的機具。2022年,科爾沁區將繼續引導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開展社會化服務,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廣泛培育農業科技帶頭人,加大農機利用率,以智慧農機助力鄉村振興。(文:吳玲玲  王常城 馬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