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地處青海省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東北部、川甘青三省交匯的樞紐地帶,是一個以藏族為主,漢、土、回、撒拉、保安、蒙古族等多民族生活的聚居區。歷史變遷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為這裡的文化奠定了豐富的底蘊。
同仁藏語稱為“熱貢”,意思是“夢想成真”。從13世紀起,以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為主體的熱貢藝術在同仁發端、發展、興盛,直至形成今日規模。2009年,熱貢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仁青多傑:一個畫師的繪畫夢
27歲的仁青多傑出生在同仁,從小就在熱貢藝術的氛圍中浸染,家裏人畫唐卡,鄰居、朋友家也畫唐卡。可他最開始想學唐卡的時候,卻遭到了祖父母的反對。
仁青多傑的父親娘本,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仁青多傑的祖父母目睹了娘本早年從事唐卡繪畫所面臨的種種艱辛:從前作品沒有市場,也沒有形成産業規模,畫師常年要到寺院去找工作機會,收入既不穩定也很微薄。出於對孫輩的疼愛,他們最初並不贊成仁青多傑學習唐卡,認為今後從事其他工作也會有出息,不必再走那麼苦的路。
仁青多傑卻很嚮往唐卡繪畫,看著別人畫,覺得畫起來很順暢,一心想跟父親學習。唐卡繪畫後繼有人,父親很開心,祖父母也選擇了尊重他的決定。那一年,仁青多傑12歲。
學唐卡並沒有那麼容易,入門要學《度量經》,還要學習盤腿打坐。對於一個孩子來説,12歲正是最愛玩、最調皮的時候,仁青多傑也不例外。從想去哪兒玩兒就去哪兒玩,到每天安靜地坐11、12個小時,他做到了,也習慣了。
圖為2019年在北京的一次展覽中,仁青多傑介紹作品(攝影:楊月雲)
仁青多傑學著學著,慢慢地愛上了唐卡,白天畫、晚上也想畫;早上一睜眼,想的也是昨天畫到哪兒了,今天要畫哪些,滿腦子都是畫。聊起畫唐卡的步驟、顏料的出處、上色的技巧……如數家珍。不知不覺間,15年過去。熱貢唐卡帶著仁青多傑,從同仁走向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澳門、台灣……還有大阪這樣的國外城市。
仁青多傑認為,自己的作品與父親的相比,風格上一脈相承,筆觸、蠟法上各有特色。2017年,仁青多傑自創了藍色和綠色的唐卡,這在唐卡繪製上屬於全新的嘗試。而對於仁青多傑的創新,父親也很支援,並會在專業上給予具體的指導。
熱貢畫院:一家企業的責任擔當
和仁青多傑一起成長的,還有由娘本創建的熱貢畫院。熱貢畫院位於同仁隆務鎮吾屯村,2008年8月正式運營,主要從事熱貢藝術的創研、培訓、製作、銷售、展覽、收藏等。
圖為熱貢唐卡畫院 (仁青多傑供圖)
據仁青多傑介紹,早年創建熱貢畫院的目的就是幫助貧困家庭改善生活、脫貧摘帽。畫院開業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福利院收養孤兒、教授他們唐卡繪畫手藝,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就算到了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的今天,在熱貢畫院學習,依然免除學費、生活費、顏料費,過年甚至還會發生活費。算上電費水費等雜項,熱貢畫院只在這一項上的支出,每年就約上百萬。
與此同時,娘本和他的朋友們還按照每年每人5000元的標準,資助當地的貧困大學生,先後已有170多名大學生受益。
作為黃南州的龍頭企業,熱貢畫院下設青海熱貢藝術傳習中心、熱貢畫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截至目前,前者帶動當地500戶農牧戶從事熱貢藝術事業,簽約畫師600余人,後者培養的畫師中,出師的累計有700多名,目前有70多名學生在學習。
唐卡在顏料原料的選擇上,以礦物和植物為主,比如:金、銀、瑪瑙、孔雀石、青金石、硃砂等,以及藏紅花、大黃、藍靛等。天然的原料加之獨特的研製工藝,所繪製出的唐卡歷經數百年,依然可以保持色澤艷麗。圖為唐卡顏料的原料 (攝影:許娜)
也正因如此,熱貢畫院先後榮獲“青海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青海省産業化扶貧龍頭企業”“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農牧民技能培訓示範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等稱號。
近兩年多來因為疫情,唐卡的銷售很受影響。仁青多傑説,熱貢畫院正在創作的一幅1300米唐卡長卷,雖已創作過半,但因種種原因,目前處在停滯階段。但作為龍頭企業,熱貢畫院即便咬著牙,也要站起來、朝前走。
唐卡的雙重責任: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
熱貢藝術是一張名片,展示著同仁的文化底蘊;也是一座橋梁,連接著同仁和外面的世界。熱貢唐卡也有它的雙面連接,一面是文化傳承,另一面則是鄉村振興。
唐卡技藝的傳承,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發生著變化,曾經有過的“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規定,現在都已經打破了。在熱貢畫院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裏,學習唐卡的女生不到10人,而當地農戶家裏,基本上每戶都有女畫師。
圖為仁青多傑的大女兒在“創作” (仁青多傑供圖)
仁青多傑自己也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快五歲了,受家庭環境熏陶,從會走路時起,就喜歡拿毛筆,也非常喜歡畫畫。仁青多傑和父親每天都在畫畫,有一次在北京,仁青多傑的一幅唐卡快要完成了,女兒趁著中午大人們吃飯的間歇,跑出去拿著毛筆和顏料自己畫。那幅畫仁青多傑一直保留在北京,準備等女兒長大後送給她。
仁青多傑介紹,從前他父母那一代的女性只能幹幹農活,不用手機,也不化粧。而現在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女性有了更多就業選擇,就比如畫唐卡,也因此有了買手機、買名牌化粧品、買車、蓋房的經濟能力。
生活改善了,學生卻變得有些難帶了。仁青多傑從2016年開始帶學生,學生裏面有青海省內的,也有山東、北京等地的。仁青多傑學唐卡那會兒,手機並不普遍,學生們也都很聽話。而現在,多了手機,也多了娛樂方式。娘本唐卡藝術中心開通了短視頻賬號,仁青多傑有時也會連著刷幾個小時的短視頻,除了分享一些創作的片段,還有很輕鬆活潑的內容。唐卡的學習和傳承,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仁青多傑説,唐卡是可以走向世界的藝術;有更多的人傳承,唐卡也會走得更遠,走向更大的舞臺。(文:楊月雲 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