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7日訊(記者 阿藝思)我國是草原資源大國,擁有各類草原面積近60億畝,約佔國土面積的41.7%。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建議用符合新時代新需求的草原法律法規體系實現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善治,為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攝影: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鄂曉梅經過調研發現,當前推進生態環境品質向好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多套數據並行,草原資源底數不清:自上世紀80年代全國草原資源普查後,國家再未統一組織過草原資源調查清查工作,一直沿用陳舊數據。草原部門、國土部門及部分省區各自開展草原資源調查清查工作,但由於概念釋義、標準、調查方法等問題,導致多套數據並行與對接矛盾等問題,草原資源底數不清問題持續存在。
現行法律法規難以滿足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調研顯示,草原保護管理工作已由圍繞畜牧業生産服務為主轉向生態保護為主,現行法律法規已難以滿足新時期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應加快完善以《草原法》為核心的草原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
草原執法及監管力量薄弱:機構改革後,機構撤銷合併等問題導致監督、執法人員流失,行業綜合執法體系尚未形成,執法監督力量弱化,對偏遠地區偷牧、私佔草原、偷墾開荒等破壞草原行為監管和查處力量不足。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針對以上問題,鄂曉梅建議:
首先,開展全國草原資源調查清查工作。建議以國家林草、自然資源部門帶頭,多部門合作、國家相關部委與各地區部門上下聯動的方式儘快開展國家草原資源調查清查工作。加強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及調查研究工作,統一基本概念、標準及調查方法,提出科學、可行的調查清查方案;結合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摸清草原類型、權屬、面積、分佈、品質以及利用狀況等底數,建立草原管理基本檔案,繪製草原資源“一張圖”,為精細化管理、科學制定草原保護政策及建立完備的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奠定精準的數據和工作基礎。
盛夏扎魯特草原(攝影:科爾沁夫)
第二,加強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建設。建議相關部委和立法部門儘快展開修法立法的調研和梳理工作,按照輕重緩急逐步將相關法律法規納入立法計劃並開展修改起草工作,用符合新時代新需求的草原法律法規體系實現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善治,為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著力解決草原執法、監管力量薄弱問題。建議著力解決草原執法工作尤其是基層部門的執法工作困擾,整合加強、穩定壯大基層執法隊伍,加強執法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執法隊伍和執法人員的執法監督能力和水準。
初夏的遼闊草原錫林郭勒(攝影:姚永勝)
第四,加大草原普法宣傳工作。有針對性的開展宣傳普及工作,切實提高各族幹部群眾對相關基本法律知識的認知程度,增強其遵守、執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自覺性。不斷優化宣傳形式和內容,努力推出各族群眾便於理解、易於接受的普法産品;搭建平臺,協調公檢法、司法以及各級相關部門聯合加強對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宣傳;進一步創新宣傳方式和載體,加深各族幹部群眾對草原領域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掌握,為依法治理和保護草原資源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