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拉巴:走本土化、中國化道路,藏傳佛教才能越走越好

發佈時間:2022-03-06 20:35:33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大昭寺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拉巴向大會提交了一篇“關於藏傳佛教中國化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好的思考與建議”。

中國網3月6日訊(記者 阿藝思)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支援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如何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大昭寺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拉巴向大會提交了一篇“關於藏傳佛教中國化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好的思考與建議”。 

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攝影: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這位年過五旬的僧人,17歲便在大昭寺開始了漫長修行,巡寺、接待等寺廟日常管理工作,拉巴持續了數十年。作為一名已經連任兩屆的“袈裟”委員,過去數年,他提交了環保、民生、文物保護等多方面的提案,關注點始終圍繞宗教事務管理和宗教中國化方向引導。

拉巴提案介紹,西藏和平解放以來,中央政府及西藏自治區政府對西藏民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充分保障。據國務院新聞辦2021年5月21日發表的《西藏和平解放與繁榮發展》白皮書介紹,西藏現有藏傳佛教宗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1787座),僧尼約4.6萬人,清真寺4座,世居穆斯林群眾12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 

全國政協委員、大昭寺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拉巴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小組會上

結合西藏藏傳佛教現狀,為了更好地引導藏傳佛教沿著正確的宗教發展方向,走本土化、中國化道路,拉巴委員建議:

第一,加強宗教活動場所管理。對信眾來源地、年齡、性別等資訊做好統計和分析,這部分工作,作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歷史遺跡和活動場所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大昭寺已做了初步探索。 

航拍大昭寺(攝影:新華社記者 侯東濤)

第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藏傳佛教中國化為核心要義,提升宗教團體、專家學者、教職人員、僧尼的政治認同,加強線上線下學習培訓,實現西藏自治區4.6萬僧尼全覆蓋。

第三,強化愛黨、愛國、愛教的思想引導。舉行論壇交流活動,通過藏傳佛教人士同臺講經、文化研討課等方式深入挖掘藏傳佛教文化特質,探討藏傳佛教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和諧的積極作用。

藍天下的大昭寺(供圖:大昭寺管委會)

第四,鼓勵僧尼加強學習交流。設立相應鼓勵、積分獎勵等機制,提升僧尼群眾學習交流主動性積極性,在學習中統一思想,加強認識。

第五,鼓勵試點寺廟起帶動和表率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寺廟積極組織開展藏傳佛教中國化的探索研究工作,以點帶面,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