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完成

發佈時間:2022-02-10 10:42:47丨來源:國家林草局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組織開展的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完成。本次調查于2012年正式啟動,是繼1997-2003年第一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之後,又一次全國性野生植物資源的數量化調查。

本次調查採取了系統化、層層負責的組織形式,在除港、澳、臺之外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開展。以省級行政區為調查總體,以縣級行政區為調查單元,由保護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專業部門組成調查隊伍,採取實測法或典型抽樣法和系統抽樣法,對我國最受關注的283種野生植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56種,國家二級保護191種)的種群數量、分佈情況、生境特徵、受威脅程度和就地保護現狀等進行了全面調查。

各省各級林草主管部門組織上萬人參與了本次調查工作,共投入工作量25萬餘人工日,完成調查樣線6500余條3.8萬多公里,調查主樣方和實測樣方10萬餘個,以2018年12月31日為截止點匯總數據。主要調查結果如下:

一、種群數量

根據現存野外植株數量,可將283個調查物種劃分為3個等級。一是野外未發現的物種,有3種,包括屏邊三七、小花金花茶和擬豆蔻。二是野外僅存1-5000株的物種,共98種,如普陀鵝耳櫪僅存1株、雲南藍果樹11株、光葉蕨103株等。就種群數量而言,通常認為在自然狀況下,擁有5000個以上成熟個體的種群才是可以穩定存活的物種,上述98個物種已經低於這個界限,佔調查物種數的34.6%,而且這些物種分佈零星或者極為狹窄,嚴重瀕臨滅絕。三是5000株以上的物種,共182種,這些物種較僅存5000株以下的物種而言,基本可以穩定存活,但仍需加強保護。

二、群落面積

各調查物種所處群落面積相差懸殊。面積在100公頃以下的物種共有115種,佔調查物種數的40.6%,其中貢山三尖杉、百山祖冷杉等25種面積小于1公頃,滇南黑桫欏等25種面積不足10公頃。所處群落面積101公頃到1000公頃的物種共54種,主要包括長序榆、柄翅果等散生且極少成片的物種。所處群落面積在1001公頃至10000公頃的物種共48種,所處群落面積在10001公頃以上的物種共63種。

三、就地保護狀況

以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作為獨立的調查單元,對野生植物就地保護狀況的調查表明,30種野外種群完全納入就地保護,61種野外種群的80%以上納入就地保護,上述就地保護狀況較好的調查物種共91種,佔野外有分佈調查物種的32.5%。有140種野外種群就地保護率在50%以下,佔野外有分佈的調查物種總數的50%,其中27種野外種群完全未納入就地保護,42種納入就地保護的野外種群不足10%。

四、天然更新狀況

調查表明,116個調查物種野外無幼樹、136個調查物種野外沒有幼苗。104個調查物種幼樹、幼苗均無,佔283個調查物種的37%。

五、生境人為干擾狀況

對調查物種及其生境的人為干擾狀況調查表明,78.96%的野生植物種群及其生境面臨不同程度的人為干擾,干擾方式主要包括採集、放牧、開荒、工礦開發、工程建設等,其中17.28%的野生植物種群及生境受干擾程度為強,28.84%受干擾程度中等、53.88%受干擾程度較低。

綜合分析調查結果,我國野生植物資源狀況喜憂參半。可喜的是,與第一次調查有可比性的54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中,有36種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佔67%。這主要得益於我國長期以來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與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就地和遷地保護網路得以不斷完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的野生植物資源還面臨著較大的威脅,98個調查物種野外數量低於穩定存活界限,115個調查物種群落面積不足100公頃,部分物種天然更新緩慢,瀕危程度高,極為脆弱;108個調查物種面臨由人為干擾造成的生境退化和破碎化,有42個調查物種因市場需求過大導致資源過度利用;有69個調查物種的野外種群完全未納入就地保護或低於10%,存在保護空缺。

本次調查獲取了大量重要數據,其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國一部分國家重點保護或重點關注野生植物資源的基本情況,既反映出多年來我國野生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摸清了部分物種面臨的威脅和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修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今後開展野生植物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下一步,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將充分利用本次調查成果,明確新時期野生植物保護工作的重點目標和任務,結合實施《“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髮展規劃綱要》和《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通過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統籌野生植物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鼓勵人工培植,加強監測監管,加大拯救保護科技研發力度,全面提升我國野生植物保護水準。(來源: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