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的期待就是智慧政法發展的方向。
隨著現代科技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借助科技智慧,統籌推動智慧政法建設已經成為市委政法委和政法機關履行法律職責,推動工作創新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維護公平正義的必由之路。
“感謝法官!沒有想到法院辦事效率這麼高,不用花一分錢就幫我要回了賣糧錢,人民法官為人民。”這是日前科爾沁區人民法院北郊法庭在疫情防控期間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網上立案、網上調解,成功辦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幫助當事人白某某討回賣糧款後收到的感謝短信。
為用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司法訴求,真正“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市中級人民法院全面升級智慧法院建設,通過科技手段實現了網上立案、網際網路庭審、電子送達等全流程線上訴訟服務,全市兩級法院共有58個法庭全部具備網際網路庭審功能,當事人使用手機、電腦均可參與庭審。2021年以來,全市兩級法院網上立案案件7118件,其中跨域立案1286件;調解案件共完成36635件,其中調解成功30727件,成功率高達83.9%,成功降低了訴訟率。接入“移動微法院”,當事人通過手機微信小程式,即可實現異地跨域立案,完成訴前調解、網上立案、網上繳退費、案件查詢等功能。一部手機,“一站式”移動電子訴訟服務盡在“掌”握。
通遼市人民檢察院“陽光通檢·指上檢察院”微信小程式,2021年以來為轄區企業、群眾提供業務預約、法律諮詢、資訊查詢等各類線上法律服務5262余件(次),為群眾提供了足不出戶的檢察服務,該項目在全區檢察機關智慧檢務優秀建設項目評選中,獲得十佳優秀建設項目獎。自主研發的蒙文版“指上檢察院”,將檢察服務向蒙古族群眾中延伸,搭配草原檢察直通車,不僅為少數民群眾提供即時的法律服務和諮詢,還具備遠端接訪、公益訴訟、檢務資訊公開、法律宣傳及執行指揮等各項檢察工作,為農牧民提供了家門口的“移動檢察院”,實現了司法為民服務從“腳尖”到“指尖”的資訊化轉變。
“駕駛證到期了,異地換證需要帶什麼資料?”“辦理居住證都需要什麼申請資料?” “在網上買手機被騙了怎麼辦?”為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市公安局創新載體,搭建“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將原來分佈在戶政、交管、治安、出入境等多個業務警種的獨立服務平臺整合成一個大平臺,相關數據在全網貫通共用,通過門戶網站、手機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滿足群眾隨時隨地線上諮詢、資訊查詢、事項辦理。精心打造“通遼24小時警局”警務問政平臺,全市公安機關共計318個部門入駐“通遼24小時警局”平臺,設置公安報警求助、反詐騙、舉報投訴、警情通報、輿情處置、執法公開等多個板塊,廣大群眾只需要通過手機微信關注“通遼24小時警局”公眾號,就可以諮詢並辦理相應公安業務,從部門領導到基層民警,都可以面對群眾的線上問政,給予群眾及時、專業、全面的解答,實現警民溝通零距離、回應群眾零延時、公安業務辦理全覆蓋。24小時警局是踐行“楓橋經驗”的新型載體,在解決群眾訴求、疏導釋放民怨、打擊違法犯罪、改進公安工作、服務群眾、執法監督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
司法行政部門依託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全面推廣使用司法智慧終端jipad和人民調解手機APP,該平臺涵蓋了社區矯正、法律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全部司法行政業務,2021年以來通過該平臺錄入人民調解案件3615件,通過司法智慧終端jipad和人民調解手機APP收集排查糾紛資訊2526條,使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網際網路+”,將群眾想看的、想選的、想問的“公共法律服務”延伸到了千家萬戶。
便民、利民、惠民,市政法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紮實推進智慧政法建設,用永不打烊的司法服務,讓群眾感受到“觸手可及”的公平正義,守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文:邵南 通訊員 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