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沃沙部落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成為通遼市唯一入選案例。這也更加堅定了聯合社理事長李喜利帶領村民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的底氣和信心。
沃沙部落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位於扎魯特旗格日朝嚕蘇木芒哈吐嘎查,由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藥材種植合作社、農牧業機械化服務等5家合作社組成。2018年,土生土長的嘎查致富帶頭人李喜利整合當地資源,以入股合作方式,實行集約化經營,改變傳統畜牧業養殖方式,利用以種扶養、種養結合的方式,走出一條“以種扶養、以品牌和産業促增收”的發展之路。
放牧變舍飼 富民利生態
寒冬時節,走進沃沙部落聯合社肉羊養殖基地,一排排乾淨整潔的標準化棚舍映入眼簾,成群膘肥體壯的羊兒在悠閒地吃著草料。
“我們之前都是傳統養殖,牧民們在山上隨便放羊。全年禁牧後,我們積極響應旗裏號召,引導村民成立了合作社。當時合作社收益也非常低,一隻羊的效益大約是300塊錢左右。現在,我們舍飼圈養之後,一隻基礎母羊的純利潤可達2000元左右。”李喜利説。
養羊是芒哈吐嘎查養殖業的傳統産業,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傳統放牧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部分草場開始沙化退化,反而延緩了致富的步伐。合作社成立後,從“草場牧羊”到“建舍養羊”,這些羊並沒有因為環境變化而感到“不適”,反而大幅提高了繁育能力,這和沃沙部落聯合社及時對肉羊進行品種改良有著極大的關係。
“我們在舍飼養殖的基礎上,創新經營方式,改良肉羊品種,推出更加適合舍飼養殖的雜交品種——‘蒙赫賽恩羊’。”李喜利介紹説,經過改良繁育的“蒙赫賽恩羊”比傳統放牧肉羊存活率高,打破了傳統肉羊品種冬春産羔、一年一胎一羔、每年出欄一次的固定程式,實現了一年兩胎、每胎産羔2到3隻、四季出欄,且肉質達到了世界優質肉羊的肉質水準。目前,聯合社基礎母羊頭數達到3700多只。
在舍飼養殖中,做好飼草料的儲備工作對肉羊健康生長髮育也起著重要作用。為此,沃沙部落聯合社下了不少功夫,聯合社統領其下分社豐實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優質、高産、穩定的飼草料生産,改善飼草營養。
“我們將農牧民的土地流轉到一起集中種植優質飼草料,年産飼草料近1萬噸,給肉羊産業發展吃了‘定心丸’。”豐實糧食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説,這些飼草青綠多汁且營養豐富,更適合餵養肉羊,為聯合社綠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據了解,除舍飼養殖外,為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該聯合社打造綠色迴圈農業體系,在生態農場內建設1000平方米的糞便堆放場,用於收儲、發酵羊的糞便,再將自然發酵後的糞便用作種植飼草料的肥料。李喜利表示,下一步聯合社計劃依託生態農場內的綠色迴圈農業體系,開展觀光旅遊、休閒度假、農事體驗等活動,進一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聯股聯心增收不再愁
近幾日,芒哈吐嘎查牧民李喜傑家羊舍裏又新添了幾十隻小羊羔,讓他高興不已。
李喜傑是沃沙部落聯合社成立時第一個加入的社員。近幾年,在聯合社的貼心服務和幫助下,他家現已擁有200多只基礎母羊,年産羊羔500多只,肉羊養殖難、銷售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帶動李喜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這些母羊産羔率高、適合舍飼,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平均每只母羊年産仔5隻,都白胖胖的……”李喜傑滿臉喜色地介紹起他的“寶貝兒”。養羊近10年,李喜傑從草場牧羊到建舍養殖,按他的話説,以前“散養”靠運氣,現在有聯合社的技術支援,他也成了養殖、防疫的能手。
“考慮到社員養殖成本、技術等問題,聯合社為社員提供種羊和母羊,再以高於市場同期價格30%以上的價格收購社員的4月齡羔羊,由聯合社統一育肥、統一齣欄。”李喜利説道。在社員繁育羔羊期間,聯合社還為社員統一提供飼草料、統一提供養殖技術、統一提供防疫服務、統一提供電子檔案管理等。為實現管理高效化、精細化,聯合社還為每只羊都統一佩戴耳標,從羔羊到出欄的生長過程中全部可進行溯源查詢。
眼下,在沃沙聯合社“羊管家”的貼心服務下,再過兩個月,李喜傑就可以把自家羊羔出售給沃沙聯合社了。“我家200隻母羊總共産了590多只小羊,每只羊羔的純利潤是800元左右,收益非常可觀。明年我準備再擴大養殖母羊的數量,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李喜傑高興地説。
入股牧民的身份轉變了,收入增加了,牧民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足了起來,對聯合社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如今,沃沙部落聯合社從最初的8個人發展壯大到5個合作社、600多名社員,實現利潤共用、風險共擔,推動了區域養羊業長足發展。“我們聯合社經過這幾年的經營越做越大,我們有一個規劃,幾年之後社員的家庭年收入從現有的三、五十萬元向一百萬元的目標挺進。”李喜利信心滿滿地説。
(文/圖:白敖敏 青格樂 王呼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