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不冬灌,受凍又受旱;果園灌冬水,開春發的美。寒露過後,土地夜凍晝消,迎來果樹冬灌的最佳時期,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雲中綠博園5000多畝果樹也在養護員的照料下喝飽了水,為來年花果繁茂做好充足的準備。
“2018年我剛來的時候這裡還是個黃土坡,一颳風睜不開眼睛,一下大雨泥得進不來。看看現在這滿坡果樹,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有可觀的經濟收益,老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生態紅利,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站在綠博園高高的瞭望塔上,望著滿坡即將進入休眠期的果樹,呼吸著甘洌的空氣,項目施工負責人田敏俊感嘆道。就在坡下2公里處,母親河黃河正靜靜流淌。
過去,黃土坡上常年乾旱缺水,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因地勢高,近在咫尺的黃河水也無法利用,莊稼種啥啥不活,土地就那麼一直荒著。黃土坡下,就是以葡萄種植和黃河鯉魚聞名的郝家窯村和東營子村。一下大雨,從坡上傾瀉而下的山水將葡萄苗連根衝起,並將大量泥沙帶入黃河,村民們不得安寧。這個黃土坡成為住在坡下村民的一塊心病。
2008年起,作為沿黃生態廊道建設的一個重要節點,托克托縣啟動了為期3年的雲中綠博園項目建設。項目投入資金5250萬元,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植被恢復等國家及自治區重點造林工程,通過土地流轉、引黃河水上樑,在5000多畝黃土坡上種滿了果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競相開放,夏天滿坡碧綠鬱鬱蔥蔥,秋天碩果纍纍、果香四溢,昔日黃土坡變成名副其實的“花果山”,成為黃河岸邊一道美麗的風景。
“春天觀光賞花,夏天避暑,秋天採摘,集生態觀光、花卉展示、樹種普匯、果蔬採摘為一體的綠博園,與黃河夢幻水世界、神泉旅遊景區、觀景臺等景點景區呼應,共同構成了托克托縣沿黃休閒觀光旅遊帶,為當地經濟發展增添了動力。”田敏俊説。
坡下的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以前,坡上的土地無法耕種,村民們守著土地卻種不出糧食。現在種上了果樹,水土得到保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下大雨也不發山水了,村民們再也不用擔心山水沖毀葡萄苗,進入黃河的泥沙也明顯減少,讓人頭疼的大黃風也不見了。同時,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村民們還拿上了每畝350元的土地流轉費。”東營子村黨支部書記王煥生説,全村村民大部分土地都在後山的這片黃土坡上,土地流轉後,村民們閒暇時還能在綠博園打工掙工資。澆水、除草、修枝、打農藥……果樹撫育管理雇的都是當地農民。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山頭綠了,環境美了,遊客多了,有效帶動周邊村民的農家樂和水産養殖、葡萄種植業發展,形成了良性迴圈。”王煥生笑呵呵地説。東營子村全村249戶人家,開農家樂的就有近20戶,家家戶戶都有幾個魚塘,從春火到冬,村民們的腰包漸漸鼓了。
郝家窯村返鄉創業青年郝福寶更是深有體會:“以前托縣葡萄光有個好名聲卻賣不上好價錢,現在遊客多了,一到秋天葡萄供不應求,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托縣葡萄的名聲也更響亮了。家鄉發展越來越好,吸引著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回鄉創業。”靠著種葡萄和開農家樂,郝福寶一家在呼和浩特城區買了樓房。
“目前園子裏種植樹種多達50余種,光可採摘的果樹就有十幾種。今年果樹第一年挂果,大杏和李子的採摘就很火爆,等再過個三五年果樹達到盛果期,就更成氣候了。”田敏俊説,“按照計劃,果樹達到盛果期就會把果園交給當地農民自己經營,這也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以海紅果為例,按每公斤5元計算,進入盛果期每畝年均收入能達到3萬元以上!” 對此,王煥生心裏早已有了打算:到時候村民們可以自己經營果樹,也可以承包給專業的公司或個人進行經營管理,村裏還要引進水果深加工企業和設備,形成水果採摘,水果批發,果汁、果脯加工、銷售一條龍産業鏈,創造更大的效益,讓村民們得到更多的實惠!
(作者:霍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