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密植+粒收”實現玉米高效增産

發佈時間:2021-10-27 15:45:0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種植技術轉變了,産量提高了,2021年,科爾沁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7.79萬畝,同比增加1.82%。

今秋,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密植高産籽粒直收技術的140畝示範玉米喜獲收穫。經過農業技術專家現場測産,應用技術示範田平均畝産達到了1060公斤,比傳統模式種植畝産提高了200多公斤,為科爾沁區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基礎。

在育新鎮前何家窩堡村的農田大地裏,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記者看到,機器走過的玉米地裏,玉米秸稈被機器粉碎後直接還田,一粒粒金黃色的玉米被裝進機器內。摘穗、剝皮、脫粒、裝運,十幾分鐘的時間,一畝玉米地便完成了籽粒直收。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助理研究員薛春雷説:“普通的農民的産量在800公斤左右。我們的預期品種現在是6500株密度,預計産量是在900公斤以上,增産100公斤,這是非常可觀的。”

育新鎮前何家窩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總經理趙寶君介紹説,過去農民種地畝保苗在3800到4200株左右,今年他們通過優質品種的選育,現在畝保苗在6300株左右,這麼密的密度不倒,全靠科學技術。

玉米密植高産籽粒直收技術從前期的品種選育、播種期、施肥期、收穫期、密度、耐度、病蟲害防治等環節都有相應的技術人員進行實時監測和實施。同時,玉米籽粒直收可直接進入糧庫,傳統玉米果穗收穫在儲藏期間的損失量在5%左右,相當於一個品種的增幅,相對於普通玉米果穗收穫,脫粒收儲損失量要大大降低。

育新鎮前何家窩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共流轉土地2100多畝,密植高産籽粒直收技術的玉米種植140畝,農業技術專家從播種期到收穫期進行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術。今年,玉米産量增加了,合作社社員的錢包也鼓了起來。

“加入合作社的農民也不用幹活,把地交給合作社,他的每畝純收入就是1300塊錢。”趙寶君説。

種植技術轉變了,産量提高了,2021年,科爾沁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7.79萬畝,同比增加1.82%,預計全年糧食總産量161.77萬噸,同比增長3.16%。其中,玉米種植面積203.47萬畝。佔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98%。下一步,科爾沁區將進一步加大玉米密植高産籽粒直收技術的示範推廣力度,改善玉米品質,促進産業提質增效,保障糧食生産安全,為科爾沁區農業轉型升級和綠色高品質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文:董鵬 王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