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鄉太平莊村早熟的一批馬鈴薯已經進入收穫期。大型農機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從土地裏翻滾而出的馬鈴薯在地壟上連成了一條條“金絲帶”,農戶們翻土、撿拾、裝車,不遠處的貨車整裝待發,即將滿載這一袋袋“金豆豆”開往武漢。
今年,四子王旗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作為烏蘭察布市最大的農牧結合旗,馬鈴薯産業是該旗的主導産業之一,全旗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左右,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穩定在30萬畝左右。
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鄉太平莊村種植的馬鈴薯豐收了(攝影:王智華)
要想馬鈴薯産業長足發展,克服一家一戶的小生産模式,發展規模化種植是關鍵。四子王旗委、政府把提高組織合作能力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積極扶持和引導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加強農牧民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化程度,通過合作社或公司建立起了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利益聯合體,極大地促進了農牧民增收致富。
四子王旗宏宇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據經理李亞平介紹,合作社採取了訂單種植、農資集中採購、馬鈴薯集中銷售的模式,在保證馬鈴薯品質的同時還能增加不少收益。合作社通過推廣高科技種植技術,指導農戶採用標準化生産和高效節水技術,進一步節約種植成本,對農戶起到了明顯的帶動作用。2018年至今,合作社共促進耕地流轉9000多畝,發展當地種植戶105戶種植馬鈴薯1萬多畝,平均畝産高達8000斤左右,馬鈴薯遠銷武漢、杭州、重慶等地,帶動的合作種植戶每年每畝效益在1000元左右。
“我們現在不僅賣馬鈴薯掙錢,到了收穫期,合作社還雇我們來收撿馬鈴薯,在地裏邊幹活邊聊天,也不算辛苦,每天還能掙300來塊錢呢。”説話的功夫,農戶撿拾馬鈴薯的手也沒停下,“你看,又裝好一袋子了。”聘農為工,這是馬鈴薯種植産業帶動農戶增收的又一途徑。在馬鈴薯豐收期,合作社雇傭周邊村裏農民撿拾馬鈴薯並裝車,平均每人每天的工錢有300元左右,一個豐收期40多天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民以食為天,食以種為先。推動馬鈴薯産業發展走上“快車道”,馬鈴薯種薯繁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四子王旗立足自身優勢,引進內蒙古中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面加快馬鈴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走進內蒙古中加農業科技園區的脫毒苗生産區,一株株馬鈴薯脫毒苗整齊地排列在無菌車間中,這是馬鈴薯生命的“第一步”。工作人員經過滅菌、扦插等工序,完成了從組培、原原種生産到原種、一級種薯擴繁的種薯繁育體系建設。目前,該公司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實現了種薯智慧化、工廠化、標準化生産,年可生産馬鈴薯脫毒苗5000萬株,原原種1億粒,原種5萬噸,一級種薯87.5萬噸,遠銷山東、河南、新疆等地。
科技興薯,亦能富農。內蒙古中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輻射帶動全旗農區6個鄉鎮6250多戶2.2萬名農民從事馬鈴薯種薯種植産業,農民每人平均種植種薯比種植普通商品薯增收達7000多元。近年來,公司每年聘用農民工近400人,長期雇用100人,每人平均年收入3萬元;季節性雇用300人,每人平均年收入1萬元。每年解決勞動就業1500余人次,年支付給農民用於馬鈴薯生産、倉儲、銷售各環節的臨時工費都在600萬元以上。
近年來,四子王旗把馬鈴薯産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積極培育,在設施農業建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機械化耕作、加工倉儲行銷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馬鈴薯産業長足發展,全旗農業産值的50%以上、農民收入的45%左右來源於馬鈴薯産業。
從過去的“救命薯”“溫飽薯”,到如今的“脫貧薯”“致富薯”,在四子王旗,馬鈴薯産業蓬勃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每個環節全面發力,各顯優勢,探索出了一條産業為基、龍頭引領、主體帶動、農戶參與的馬鈴薯全産業鏈新路子,譜寫馬鈴薯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新篇章。(文:白丹 宋爽 李超然 王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