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樹苗到一片果園,再到千畝經濟林示範區,説起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西歸力村的錦繡海棠”,十里八村的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那果子,紅亮紅亮的,看著就喜慶,咬在嘴裏又脆又香,酸酸甜甜的,老好吃了!”
錦繡海棠俗稱塞外紅,追溯錦繡海棠“紅遍塞外”的經歷,還得從2014年説起。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現通遼市林業和草原科學研究所)承接了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廳植被恢復項目,幾經選址,將項目落在了大林鎮西歸力村。
“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玉米價格一直不低,種玉米還有補貼,誰去種那看不著效益的果樹去。”起初,村民們對種植果樹並不買賬,認為它見效慢,而且市場前景並不明晰。萬事開頭難,但總要有人領著大家幹。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部分黨員毅然扛起了“讓荒地變林地,讓林地見效益”的大旗,率先在600畝無立木林地開展了試種。林科院也派出技術指導組悉心指導,和村民們吃住在一起,誓要在這片土地上做出大文章。
一年、兩年……時間來到2017年,果樹進入盛産期,看著滿樹的紅果子,技術員和村民們心中也不免忐忑:“這果子甜不甜,會不會被市場認可?”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孫恒成了第一個吃果子的人,當果子的香味在他口中瀰漫開來,這個55歲的農村漢子眼裏泛起了淚花,嘴裏不住地説著:“這果子,甜,真甜!”
就這樣,錦繡海棠在大林鎮西歸力村紮下了根,經過人們口口相傳,可謂是美名千里。2018年,每畝果樹的産量達到了800斤,全國各地客商都擠到西歸力村來訂購,當年全村果農實現收益近200萬元。
見了效益,越來越多的村民認可了“紅果果”,隨著村黨支部不斷摸索,種植技術日臻成熟,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種植果樹的行列中來。目前,西歸力村的果樹種植戶已經達到56戶,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進入盛果期的也有1000余畝,畝效益平均達1.3萬元,形成了小規模高效益産業模式,同時高標準完成了無立木林地整改工作,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2019年9月,通遼市推進塞外紅産業發展現場會在大林鎮西歸力村召開;同年12月,科爾沁區塞外紅蘋果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2020年6月,西歸力村錦繡海棠果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審核,符合綠色食品A級標準;2021年6月,西歸力村錦繡海棠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個獲得中國森林認證證書的經濟林樹種……
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在西歸力村的輻射帶動下,東歸力、馬家、勝利等周邊村屯也已經開始種植塞外紅蘋果,現已經形成了面積達8000余畝的新栽植區。一顆顆紅果果正在描繪著人們的美好生活,也描繪著鄉村振興的“強村夢”,這個夢,甜在嘴裏,也甜在每個人的心裏。
(作者: 孫瑩 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