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大美:西藏,真美!

發佈時間:2021-09-13 09:27:20丨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丨作者:楊子彥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翻開雪域高原的生態文明“答卷”,一組組數據,反映了西藏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顯著成績。一抹抹“生態綠”,見證了全區以高水準生態環保助力高品質發展的“進階之路”。

7732119e-027a-4e73-abdc-98c2f1138851.jpg
秀美的納木錯

cf33c233-b2c8-489d-8b85-bdb7084e71a2.jpg
遠眺布達拉宮

d4e45cbf-a679-4371-bb82-a82f6c5ef77e.jpg
壯美的珠穆朗瑪峰

1d970d82-761a-4f07-ab1f-9628d2561258.jpg
越冬的黑頸鶴

3a10a0a1-3a46-40f0-808e-881fa5551f20.jpg
巴宜區米瑞鄉桃花盛開

642c5e67-535d-4c02-a71f-535fd86109d2.jpg
拉薩河秋景

c8c39a92-efe4-45d9-b920-ff1b114f6ab2.jpg
在雪地裏覓食的藏原羚

  “生態紅線面積53.9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45%。”

  “全區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6.28%。”

  “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達423萬千瓦,清潔能源在發電裝機容量中的佔比達89.09%。”

  “2020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2.31%,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47%,濕地面積達到652.9萬公頃。”

  ……

  翻開雪域高原的生態文明“答卷”,一組組數據,反映了西藏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顯著成績。一抹抹“生態綠”,見證了全區以高水準生態環保助力高品質發展的“進階之路”。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文明建設,格外關心西藏高原的生態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自治區黨委、政府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示批示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最高的標準、最實的措施、最嚴的要求,全面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紮實推進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

  ——成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領導小組,構建了權責清晰、責任具體、對象明確、跟蹤問效的監督體系。

  ——完成自治區級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實現全區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

  ——建立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聯席會議制度,規劃和項目環評聯動機制,重點行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審查率達到100%。

  ……

  在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中,西藏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生態環境品質持續保持良好

  上世紀80年代,面對“舉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的生態環境,把沙丘變成綠洲,是山南人民最大的心願;防沙治沙,植樹造林,逐漸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人們在江畔築起了一道“綠色長城”。

  目前,西藏PM10、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分別降低28.1%、37.5%,地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在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縣城及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34%。

  不僅如此,西藏還建立了47個各類自然保護區(國家級11個),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所有國家級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納入水利資源禁止開發範圍,佔全區河流總量的94.1%。各類珍惜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部分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呈現恢復性增長。

  高品質發展與高水準保護協同推進

  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各族群眾通過生態保護,真正讓雪山草原、藍天白雲、碧水陽光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已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巴松錯景區位於林芝市工布江達縣錯高鄉。坐落于景區旁的結巴村,不少村民開起民宿,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旅遊飯”,過上了小康生活。

  “村裏不少人通過旅遊收入、護林員補助,生活越來越富足,這讓我們更加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層意義。”村民羅布説,“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不斷享受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

  據統計,截至2020年,全區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鄉村旅遊就業的農牧民群眾達8.6萬人次,年每人平均增收4300余元。2019年至2020年,累計安排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2.74億元,支援選聘生態護林員7.82萬名,安排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助31.82億元。全區5個市地、3個縣區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累計命名自治區生態縣(區)22個、生態鄉鎮269個、生態村3087個。

     (作者:楊子彥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