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初秋的敕勒川草原,來一場與草原和夕陽的約會
“心隨天地走,意被牛羊牽,大漠的孤煙,擁抱落日圓。在天的盡頭,與月亮聊天,篝火映著臉,醉了套馬桿……”一首《敕勒歌》,從南北朝走到今天,醉了古往今來多少人的耳朵、眼睛、身體和內心!
繁花似錦的敕勒川
美麗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跨越時空,直達靈魂。
經過了一個夏天的繁花似錦、雨露清風,初秋的敕勒川草原,在黃昏柔暖的光影裏,美得愈發厚重溫柔、博大自在,遊人在它的懷抱裏遊走、休憩,構成一幅流淌著生命溫情的油畫,像一個遺世獨立的夢幻世界。
然而,這片美麗的敕勒川草原,曾經是一片砂石遍地、黃沙漫天的荒灘石場,你相信嗎?
敕勒川草原,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北部,也被稱為青城“後花園”,總面積約2.9萬畝,是距離城市最近的草原,已成為全國遊客嚮往的打卡地和市民休閒遊樂中心。
歷史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天然牧場,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生態環境一度遭到嚴重破壞,沙石遍地的荒灘石場一到春天黃沙漫漫,全然不見詩歌中的樣子。
敕勒川修復前後對比
2012年,蒙草集團草原生態修復團隊從草原生態大數據平台中調取這裡的水、土、氣、植物、動物、微生物的生態數據,結合科研人員實地調研、採樣、分析,制定出“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綜合治理方案,應用適地鄉土植物品種、多樣性建植方案,採取人工干預與自然恢復結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
兩年後,這裡從荒漠、砂石灘恢復成綠草如茵、野花盛開的草原,60多種植物和等各種野生動物回歸草原,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乾草産量、年固碳量、年釋氧量總體提高近12倍。
如今,這片草原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生命共同體,草綠了、花艷了,野生小動物回歸了,生態鏈形成閉環,動植物在這裡和諧共生,草原有了自我恢復能力。敕勒川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盛景重現,與大青山前坡森林綠化帶共同構建起祖國北疆內蒙古呼和浩特北面重要生態屏障。
如今,這裡不僅是草原保護修復、草原文化展示的樣板,還是融合了觀光、休閒、生態研學、馬術等體育運動、會議慶典等多功能的草原生態旅遊區。周邊村民依託修復好的敕勒川草原,大規模發展設施農業、採摘經濟,打造旅遊品牌,這裡的生活、生産、生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草原生態旅遊帶動村民一起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大行動中。
近年來,敕勒川草原所在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不斷推進“敕勒川草原”農旅品牌建設和數字鄉村産業融合發展。由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政府聯合小草數字公司研發的新城區數字鄉村生態大數據平臺是創新融合“生態修復+鄉村治理+敕勒川農旅”發展的數字技術産品,“敕勒新城”小程式是這個平臺的手機端應用,方便遊客、村民、農村經營主體、村管理人員等群體使用,實實在在體驗到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拼版照片,分別為生活在敕勒川草原上的狐狸(左上)、野兔(右上)、蝴蝶(左中)、環頸雉(右中)、蚯蚓(左下)、螞蟻(右下)
敕勒川草原動植物生命共同體
敕勒川草原修復後實景
美麗的敕勒川草原
初秋的敕勒川美不勝收,令人流連
(文/圖: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視頻攝製:呼和諾明,部分供圖:蒙草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