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翔淺底 百鳥爭鳴 “一湖兩海”現在的樣子真美麗

發佈時間:2021-06-18 15:57:41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王連英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全面綜合治理下的“一湖兩海”呈現出的生物多樣性,正是內蒙古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夏日的呼倫湖,碧波千里,湖畔鬱鬱蔥蔥的蘆葦叢和柳灌叢隨風搖曳。微風盪漾的湖面上,從四面八方遷徙而來的各類候鳥,聚集在一起捕食、嬉戲、追逐……

“真是太漂亮了!”呼倫湖的美景讓遊客們情不自禁發出驚嘆。

曾經一度“萎縮”的呼倫湖,如今百鳥翔集。這一切,要歸功於內蒙古自治區大力推進“一湖兩海”綜合治理工作。

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三大淡水湖。前些年,由於自然原因和人為因素,“一湖兩海”出現不同程度的湖面縮減、水質變差等問題。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全力推進“一湖兩海”綜合治理,目前已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湖兩海”水質指標總體向好,野生動植物種類穩步增加,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呼倫湖綜合治理遵循“穩定水量、改善水質、提高環境品質”核心治理目標,緊緊圍繞“最大程度削減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不利影響”工作方向,以科學研究為支撐、以治理項目為抓手,堅持“點上治理與全流域治理並重、河湖治理與生態系統綜合治理並重、工程治理與科學管護並重”,實施了多項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開展了環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保護區生態移民等工程項目,流域草原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截至目前,環呼倫湖土地治理面積累積達83.8萬畝;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的實施,落實了禁牧與草畜平衡5633萬畝。同時,完成471戶生態移民任務。

通過項目實施,環呼倫湖植被明顯恢復,植被覆蓋率逐步提升,草地退化、沙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呼倫湖流域的生態環境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2013年至今,呼倫湖自然保護區內記錄到的鳥類種類及個體數量連年增加,鳥類由333種增加至345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和二級保護動物鷹鸮、鳳頭蜂鷹;呼倫湖水系魚類種數由32種增加至35種;哺乳動物種類由35種增加至38種,其中,在烏蘭諾爾出現了8匹狼成隊而行的景象,呼倫溝地區的野生黃羊種群也由最初的8隻繁衍到60余只。

與呼倫湖相比,烏梁素海的綜合治理更具地域特色。為進一步強化烏梁素海綜合治理,巴彥淖爾市統籌推進《烏梁素海綜合治理規劃(修編)》和《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國家試點工程》,實施“四控兩化”行動,即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2020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1280.2萬噸,綜合利用率達92.02%;全年累計完成化肥減量6065.4噸,減少農藥使用量65.13噸,完成新增節水1.25億立方米,地膜回收面積達到763.89萬畝,有效減少了農業面源對烏梁素海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隨著生態補水力度加大以及相關治理工程的實施,烏梁素海水質穩定在V類,局部區域優於V類,水質總體好轉。據調查觀測,烏梁素海區域有哺乳動物29種、兩棲動物4種、爬行動物7種、魚類資源22種、底棲動物9種、水生植物12種、浮游植物144種;遷徙經過烏梁素海和在烏梁素海繁殖的鳥類已經達260多種,總數量突破600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種,二級保護動物46種。

針對岱海的生態保護,烏蘭察布市也多措並舉,編制實施《岱海水生態保護規劃》,岱海電廠完成水冷變空冷技改工程,鴻茅鎮污水處理廠中水全部回用於岱海電廠,實現“不取用岱海水,不向岱海排水”的目標;岱海應急補水工程建設正在有序推進。通過實施退耕還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岱海濕地保護區種養殖場清理搬遷安置等項目,切實加大岱海流域範圍內種養殖業污染防治力度。

目前,岱海流域內62萬畝耕地累計完成退灌改旱21萬畝,封停機電井667眼,退耕還濕4萬畝。62萬畝耕地全部推廣測土配方技術,岱海濕地保護區範圍內養殖場已全部拆除搬遷,有效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及農業生産對區域水資源的影響。流域內植被覆蓋率由2015年的68%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鳥類種類由2015年的68種增加到91種。

魚翔淺底,百鳥爭鳴。全面綜合治理下的“一湖兩海”呈現出的生物多樣性,正是內蒙古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作者:王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