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鞏固治沙成效
“十四五”時期,山西將大力實施山川披綠工程,著力提高沙區生態系統的品質和穩定性,致力改善沙區群眾生活水準,打造生態優良、環境優美、産業興旺的沙區林草體系。
堅持依法治沙,推行林長制,壓實各級黨政領導防沙治沙責任。堅持科技治沙,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闊針科學混交,喬灌草立體搭配,封飛造一體推進。堅持産業治沙,挖掘培育鄉土樹種,改造提升現有乾果經濟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林,引導培育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紮實構建規模適度、佈局合理、品質一流的沙産業體系。堅持綜合治沙,圍繞提升功能效益,大力改造低效林,嚴格管護未成林,科學經營現有林,統籌規劃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自然保護區,多舉措鞏固治沙成效。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袁同鎖
四項措施破解沙化難題
遼寧是沙化危害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將採取4項舉措破解沙化難題:
一是規劃先行,引領發展。科學編制《遼寧省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5年)》,以遼西北科爾沁沙地和遼河流域沙地治理為重點,逐步形成“區域綜合治理、提升生態功能”的治理新格局。
二是科學綠化,工程帶動。“十四五”期間,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重點實施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等工程。
三是科技支撐,提升應用。重點開展“遼西北生態系統恢復治理技術整合及生態産業發展示範”“亞濕潤乾旱區沙地人工林提質增效技術研究與應用”及“遼西沙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及應用”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四是依法治沙,強化監督。嚴格執行《防沙治沙法》《遼寧省防沙治沙條例》,加大執法監督,定期專項整治,繼續推行禁止濫樵採、濫放牧、濫開墾、濫排污、濫用水資源的“五禁”制度。
——遼寧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金東海
防沙治沙保障生態安全
“十三五”時期,黑龍江省通過“6個強化”,超額完成防沙治沙目標任務。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把防沙治沙納入沙區領導任期責任目標考核,層層分解任務,層層壓實責任。二是強化資源保護。繼續在全省範圍內組織開展打擊非法佔用林草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保護沙區植被。三是強化環評制度。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控制項目建設對林草植被的影響。四是強化工程措施。嚴格執行有關工程項目的制度規定,保證全省防沙治沙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實施。五是強化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先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鼓勵支援社會各界,採取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積極投資沙區,開展植樹種草、創辦綠色産業。六是強化示範引導。
下一步,黑龍江將通過編制和落實防沙治沙規劃、廣泛籌措防沙治沙資金、強化責任落實、加大沙區資源保護力度、強化科技和典型示範引領、嚴格環境準入、加強社會輿論宣傳等措施,繼續抓好防沙治沙。
——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王東旭
科學持續推進石漠化治理
經過13年的連續治理,湖南石漠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石漠化程度逐步減輕。
“十四五”時期,湖南將繼續推進石漠化治理,努力打造石漠化治理“湖南新模式”。
一是堅持科學佈局抓重點。按照突出重點區域治理的思路,科學做好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在湘桂岩溶地區的23個縣(市、區),緊扣植被恢復,開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草地建設7.5萬公頃。統籌使用資金,突出林草植被保護與恢復,注重與全省生態廊道建設、國土綠化等項目結合。
二是堅持科學防治抓成效。遵循岩溶土地自然規律,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實現標本兼治和綜合防治。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石漠化治理模式和石漠化地區水土流失機理研究,大力推廣和應用先進實用的技術和模式。完善相關制度,實施依法防治。
三是堅持改革發展抓特色。將石漠化綜合治理與當地特色産業發展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林果、林藥、林油及草食畜牧業。結合湖南15個國家石漠公園建設,不斷完善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生態旅遊等特色産業。
——湖南省林業局局長 胡長清
治理石漠化助力區域農業現代化
貴州省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截至2016年底,貴州石漠化土地總面積2.47萬平方公里,是全國石漠化土地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
“十四五”期間,貴州將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林草融合”的原則,科學安排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人工種草、草原改良等工程,統籌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3550平方公里。開展“黔西石漠化綜合治理示範工程”試點,促進林下經濟、草食畜牧業、生態旅遊業等産業發展,使石漠化綜合治理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石漠化區域農業現代化。
——貴州省林業局副局長 張富傑
接力新征程 揚帆再起航
內蒙古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荒漠化、沙化土地分別達到9.14億畝和6.12億畝,佔全國的23.3%和23.7%。
“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將科學推進防沙治沙,加快構築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一是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落實封禁保護修複製度和林草保護制度,促進林草植被自然修復,防止新的土地沙化。二是堅持統籌規劃,分區施策。科學編制《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防沙治沙規劃》,以重點區域突破帶動全域治理。三是堅持因地制宜,科學防治。根據沙區水資源分佈狀況和承載力,以水定綠、量水而行。積極採用鄉土樹種,適地適綠。四是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通過政策引導和機制創新,形成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防沙治沙長效機制。五是堅持産業拉動,綠富同興。優化沙區産業結構,構建“種養加、産供銷、農文旅”一體化的現代沙産業體系。
——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郝影
實施林草濕生態連通行動
吉林省西部地區是科爾沁沙地、嫩江沙地和蘇打鹽鹼地的重要分佈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十四五”時期,吉林將實施林草濕生態連通行動,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
一是開展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爭取防沙治沙造林種草還濕空間。啟動林草生態綜合監測,採取國土“三調圖”、林地“一張圖”等多圖疊加和現地復核相結合辦法,篩查林地草原濕地圖斑,並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對接落實可造林種草還濕地塊。
二是落實造林綠化扶持政策,吸引多主體參與防沙治沙。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林草行業助推綠色經濟發展的意見》《關於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及國家造林綠化扶持政策,鼓勵吸引企業、社會、造林合作社和造林大戶等多主體參與,增強防沙治沙動力。
三是運用生態建設産業化思維,推進生態和經濟兼用樹種造林治沙。突破以楊樹為主的造林治沙格局,大力推廣文冠果、山杏、樟子松嫁接紅松等生態和經濟兼用型樹種造林。
——吉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孫光芝
加強石漠化治理 護荊楚江河安瀾
湖北省岩溶地區石漠化面積96萬公頃,主要分佈在武陵山和幕阜山片區。科學實施石漠化治理對維護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和長江中下游水資源安全十分重要。
“十四五”期間,湖北將持續推進石漠化治理。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建設規劃,做到既體現流域、區域治理一體化,又兼顧不同地域特點、産業特色,實行差異化治理,增強規劃的操作性、實效性。二是堅持科學治理。以流域和區域為單元,統籌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採取公司化、專業化治理模式,科學開展石漠化治理。三是創新治理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石漠化治理。將“治石”與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培育具有市場優勢和生産潛力的林特産業,變石為“綠”、以石致富。
——湖北省林業局局長 劉新池
“三個堅持”科學治理石漠化
廣西是全國岩溶土地分佈面積大、石漠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十四五”期間,廣西將科學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科學治理,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宜封則封、宜造則造,通過人工造林種草、封山育林和森林撫育等綜合措施,穩步提升石漠化地區林草植被蓋度。
二是堅持系統治理,突出重點、精準實施。發揮植被恢復措施在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整合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加快石漠化地區生態修復,推動石漠化綜合治理高品質發展。
三是堅持協同發展,生態與經濟互促共贏。結合林業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需要,強化科技支撐,推廣生態和經濟效益兼優的治理模式,推進石漠化治理與生態産業發展深度融合,實現生態改善與綠色富民協同推進。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局長 黃顯陽
創新機制統籌治理石漠化
雲南是全國岩溶分佈最廣、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難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全省岩溶面積1122.9萬公頃,佔土地面積的28.5%。
“十四五”期間,雲南將統籌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一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根據國土“三調”數據和空間規劃,科學編制方案,合理配置工程,利用綜合措施系統治理。二是進一步爭取支援,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加大石漠化地區植被恢復建設力度。三是進一步總結提煉,探索符合雲南實際的石漠化治理模式,狠抓難點、弱點,強化科技攻關,建立完善石漠化治理科技支撐和監測評估體系。四是進一步抓好産業發展,將石漠化治理與産業發展相結合,抓好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生態種養、森林康養等相關産業開發。五是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探索採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創新石漠化治理投入機制,支援社會資本依法依規參與石漠化治理,完善土地支援政策。
——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萬勇
為建設美麗沙區而奮鬥
陜西是全國沙化土地治理重點省份,先後組織實施一系列重點生態工程,1570萬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860萬畝流動沙地基本固定半固定,沙區植被蓋度超過60%。
“十四五”期間,陜西將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抓手,著力鞏固和發展榆林毛烏素沙地綠色成果,持續增強“綠肥黃瘦”趨勢,弘揚榆林治沙精神,著力構建陜西防沙治沙新發展格局。
一是堅持依法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落實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管理。二是堅持系統治理,加快推進土地荒漠化、沙化、鹽鹼化和礦區植被修復治理,實現年均治理沙化土地90萬畝以上。三是堅持科學治理,突出提質增效,科學推進沿黃防護林提質增效和高品質發展工程,深入開展森林撫育經營,強化退化林分修復措施,提高沙區植被林分,提升防風固沙功能。四是堅持高品質發展,發展沙區新型特色産業,建立健全沙區生態經濟體系。
——陜西省林業局局長 黨雙忍
科學推進沙漠生態系統建設
“十四五”期間,寧夏將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統領,防沙、用沙結合,科學推進沙漠生態系統建設。
一是深入推進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大力實施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總結推廣成熟治沙模式,創新沙漠治理體制,科學固沙治沙防沙,防止沙漠擴大、沙地蔓延、沙塵飛揚。
二是積極發展防沙治沙先進技術和沙産業,合理開發沙漠旅遊、沙漠種植、沙漠文化。加強荒漠化防治國際交流合作,建設一批沙漠公園和防沙治沙技術交流平臺,爭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修複合作機制”,建成絲綢之路生態防護帶。
三是加強主要沙地邊緣地區生態屏障建設,重點實施鎖邊防沙固沙工程,人工措施與自然恢復相結合,大力治理流動沙丘,在適宜地區設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構建防沙治沙技術示範帶和綠色防沙治沙阻隔網,阻止沙漠對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的侵蝕,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徐慶林
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十四五”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草局將通過防沙治沙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綠色生態屏障。
一是保護優先,自然恢復。制定系統嚴格的封禁保護修複製度,用最嚴格的手段保護沙區植被和荒漠生態系統,創造生態自然修復的條件,促進植被自然恢復。二是以水定綠,科學防治。充分考慮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資源的時空分佈和承載能力,科學營造荒漠地區林草植被。以恢復灌草植被為主,推廣喬灌草結合的防治模式,提倡無灌溉造林、低密度造林育林等模式,合理運用集水、節水造林種草技術。三是突出重點,綜合治理。按照先急後緩、先易後難、保證重點的原則,在重點區域規劃實施防沙治沙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四是政策引導,聯防共治。突出各級黨委、政府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加大投入、政策引導和提供保障,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阿合買提江·米那木
在荒漠戈壁建成更多“沙海半島”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地處乾旱、半乾旱荒漠區,與乾旱、風沙、鹽鹼長期鬥爭。67年來,兵團在荒漠戈壁建成了一個個路渠縱橫、林帶成網的“沙海半島”。
“十四五”期間,兵團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面推行林長制,計劃新增治理沙化土地300萬畝。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科學恢復林草植被。以加快退化林修復改造、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建設為重點,努力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品質,推進防沙治沙事業可持續發展。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黃然
河北省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再造三個塞罕壩林場成效顯著(供圖: 國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
(原標題:依法科學防治 人與自然和諧——沙化、石漠化地區省份林草局長描繪“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