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達拉特旗:“梳粧打扮”增顏值

發佈時間:2021-06-10 17:04:03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張慧玲 丨責任編輯:趙明霞

“實踐證明,人居環境的明顯好轉,農牧民收入的逐年遞增,經濟實力的迅速提升,與生態建設有著密切關係。”高廣良説。

“今年已經栽植了1.6萬株樟子松,計劃栽4.4萬株。” 適逢造林的季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達拉特經濟開發區建設局副局長高廣良一邊帶領著300多人在工業園區種樹,一邊介紹。

“都説‘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這綠水青山也需要打扮打扮。” 高廣良説,“咋打扮呢?山頂植樹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種草‘披褂子’,山腰興修梯田‘繫帶子’,溝底築壩淤地‘穿靴子’。”

如此“梳粧打扮”是達拉特旗生態建設的水土治理措施。

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北部邊緣、黃河南岸,分佈在達拉特旗、杭錦旗、準格爾旗。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庫布其沙漠總面積為141萬公頃(2115.67萬畝),其中達拉特旗境內段東西長150公里,寬平均19公里,面積29萬公頃(435萬畝),佔沙漠總面積的20.5%,佔全旗國土總面積的35.4%,完成治理面積108萬畝,治理率為25%。

長期以來,庫布其沙漠在惡劣氣候條件肆虐下,不斷向外擴張,吞噬著草場、耕地和村莊,加之人為的濫墾濫伐、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和土地沙漠化,迫使許多人離開家園、遷徙他鄉。為改變這種狀況,達拉特旗採取了“南圍北堵、中間切割治理”的荒漠化治理模式和“梳粧打扮”式的水土治理措施。

“南圍北堵、中間切割治理”的荒漠化治理模式就是在南、北兩側營造生物鎖邊林草帶,阻止沙漠南侵、北擴、東移,利用天然的黃河內蒙古段十大孔兌流域和修建穿沙公路對沙漠進行切割治理。而“梳粧打扮”式的水土治理措施,是通過建設防護林帶、設置沙障、飛播造林、綜合治理等方式,長期不懈地進行植樹造林、防沙治沙、改善環境,實現由“沙逼人退”向“綠進沙退”和“單純治沙”向“治用結合”的歷史性轉變,改善了周邊空氣品質,減少沙丘滾動、揚沙、浮塵等惡劣天氣。

“城區和山上的樹多了,水土保持住了,居住環境變美了,這就是我們一直期盼的。”樹林召鎮居民王愛香説,每逢好天氣,她都會約上幾個夥伴去戶外健身,呼吸新鮮空氣。

在防沙治沙、改善生態的過程中,達拉特旗通過“黨委政府主導、農牧民為主體、國家項目帶動、全社會參與”的原則,不斷開創全旗生態建設新局面。2000年到2019年間,當地森林面積由125萬畝提高到36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0.2%提高到28.9%,植被覆蓋度由64.4%提高到78.8%,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2525元提高到19681元。

2000年以來,達拉特旗完成國家及地方林業重點工程243萬畝;完成草原建設375萬畝;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積255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總面積達480.9萬畝,水土流失治理度由原來的20.3%提高到現在的51.1%。每年的沙塵天氣由22次下降到7次。

隨著生態建設與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林沙産業逐步壯大,有效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全旗沙漠面積由改革開放前的4430平方公里縮減為2860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由110萬畝減少為30萬畝,80萬畝沙化土地改造成為優質良田。

“實踐證明,人居環境的明顯好轉,農牧民收入的逐年遞增,經濟實力的迅速提升,與生態建設有著密切關係。”高廣良説。

(作者:張慧玲,原標題:“梳粧打扮”增顏值 人居環境綠靚美)